健身抗癌,其乐融融。
他们全部是癌症患者,曾经面临绝望,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直到大家走到一起,互相鼓励,携手同行,群体的意志赶走病魔带来的恐惧,久违的欢声笑语开始回到他们身边,希望之火重新燃起。他们常说,因为这个抗癌大家庭,他们才获得重生,重生之路才不会孤单。
这个抗癌大家庭叫福州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会员们热爱生命、面对病魔不屈不挠的精神,近日引起了央视的关注。18日,在温泉公园,记者走近这群与命运抗争的“斗士”。
与癌症斗争20年
“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香喷喷的包子!快来吃呀,晚了可就没了。”未见欧福官其人,就先听到了他洪亮的声音,中气十足。随之而至的是他满脸的笑容,从容淡定。
欧福官是肺癌患者。1993年8月,还是福州市轻纺机械厂工人的他被确诊为肝癌,当时40岁。而他的一个同事,就因为患肺癌刚去世不久,从确诊到离世不过28天。
“虽然医生没有告诉我还能活多久,家人也没有说,但是我知道自己几乎‘被判了死刑’。”欧福官说,确诊后,他整天垂头丧气,抱怨老天的不公。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几次求医,掏空了积蓄,他就把自己关在家里,“躺着等死”。
过了半年,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像那位同事那样匆匆离去,于是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就在这时,他听说西湖公园有一群癌症患者,每天在一起锻炼,不少人因此延长了生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欧福官来到西湖公园。他发现这些人有说有笑,一点都不像身患绝症的人。他们得知欧福官的来意后很热情,有人开导他,有人教给他健身抗癌法。那天,欧福官在确诊后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当天下午,欧福官就去买了包、干粮等物品,第二天一大早坐上首班公交车,迫不及待地来到西湖公园,开始与大家一起健身抗癌。“大家都是癌症患者,相互间有共同语言,相互鼓励,相互开导,对身体很有好处。”欧福官说,2001年以前,他每天都得吃中药稳定病情。因为坚持健身,他感觉身体越来越好,2001年以后,他不仅不用再吃中药,还找了一份门卫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医生告诉我老伴,我只能再活三个月。”欧福官说,到今年他已经和肺癌斗争了整整20年,“要不是有这个抗癌大家庭,我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没有和癌症抗争的勇气。”
当年的羽毛球健将又回来了
当天,温泉公园的一角,几名羽毛球爱好者正在较量。其中一名30多岁的男子,身板略显瘦小,但是很结实,只见他一会儿网前轻巧吊球,一会儿高高跃起扣杀,一会儿又用反手潇洒回球……这位在球场上几乎无所不能的男子叫郭小强(化名),也是一名癌症患者,今年36岁。
“2008年12月1日上午8点多,我去医院做检查,从医生的举动中感觉自己的情况不太妙。”郭小强说,医生欲言又止,眉头紧锁,还问他有没有家人一起来。4天后,郭小强再次一个人来到医院,被告知他得了鼻咽癌。
而就在确诊的几天前,妻子刚为他生下一个孩子,郭小强从添丁之喜跌落“地狱”。“那段时间感觉天都是灰暗的。”郭小强说,他一度羞于见人,“觉得自己是快死的人,和别人不一样。”确诊后不到两个月,因为惶恐,加上药物的作用,郭小强的体重从58公斤一下子掉到48公斤。
2009年4月份,“与世隔绝”的郭小强在家上网时,看到了癌症康复分会的消息。“当时害怕和正常人交往,因此非常渴望能和‘同类人’交往。”郭小强说,随后他马上找到癌症康复分会,并慢慢融入这个大家庭。
得病前,郭小强是个羽毛球爱好者,得病后他不得不将球拍束之高阁。但是加入抗癌大家庭后,得益于不懈的健身疗法,郭小强感觉身体不断恢复。2010年3月份,他重新拿起了球拍,现在已可以打完整场比赛。
1000多名会员
5年生存率达80%
据了解,福州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福州市希望之光抗癌乐园,是全省唯一的群体抗癌康复组织。据专家称,目前癌症治疗已改变过去单靠医院常规治疗、忽视出院后康复的片面医疗模式,注重心疗、医疗、体疗、食疗有机结合。通过成立抗癌组织,让癌友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庭中,他们处境相似,可以敞开心扉积极交流经验。这种抱团抗癌的治疗方式称为“群体抗癌”。
据悉,福州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通过组织大批癌友互助抗癌,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据统计,目前1000多名会员中,5年生存率高达80%,10年以上的也有300多人。
“但是很多癌症患者还不知道我们这个大家庭,只能独自面对癌症。”癌症康复分会的义工方曦说,他希望更多癌症患者加入这个大家庭,在抗癌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不过方曦告诉记者,目前癌症康复分会没有经费来源,也没有活动场地,他希望相关部门和热心人士能够关注癌症康复分会,让这个大家庭能够给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温暖。
(福州日报记者 何海铭/文 池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