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侨批:侨民侨眷的两地书

2013-12-30 18:55  刘云鹏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邓宇虹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你或许不知侨批是什么,但你如果知道它有着侨史“敦煌宝库”之称,一定会惊诧于它的价值,它其实就是家书,记录一百多年间华侨和他们亲人之间的方方面面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开启了敦煌藏经洞,数量巨大的敦煌遗书就此惊叹了世界。

在中国东南沿海,有侨史“敦煌宝库”之称的侨批,以上百年的时间跨度和丰富的文献内容,同样牵动着后人的心。从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一百多年间的跨国两地书为世人展示了侨民和侨眷属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月15日,“侨批珍品实物展”在福建省图书馆开门迎客。作为展览的发起人和富有盛名的侨批收藏者黄清海,和我们一道分享了侨批收藏和文化研究的酸甜苦辣。

万件侨批扫坏一台扫描仪

“批”在闽南语里是书信的意思,“侨批”简言之是信款合一的家书,大多是海外谋生的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分布于福建、广东及海南一带。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国内刚从集邮和邮政史的角度兴起对“侨批”的收藏和研究,黄清海也是较早涉足这一领域的收藏者之一。在金融系统工作的他,恰好在之后参与了地方金融史志的编纂,因为意外地“发现侨批很有意思”,随即开启了侨批文化研究的序幕。

由于侨批有其生存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牵系国内外两地亲人感情的特殊记忆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逐渐消亡。大约到20世纪90年代,清末民国时期盛行的侨批宣告终止。实物的不可多得,加上收藏者加快收藏的脚步,“收购一件便少一件”,侨批实物已很难得。

马不停蹄追逐拍卖会的脚步,还要在古玩市场耗上大半天慧眼淘宝,此外还得和侨批卖家巧妙周旋,黄清海直言侨批的收藏已越来越难。或许也正是因为侨批的不可多得,他手头积攒的实物就显得格外珍贵。

作为侨批收藏界的标杆之一,黄清海自1989年投入侨批研究以来,手上便集中了大量的侨批实物,数量约有上万件。据他介绍,20多年积攒下来,他的侨批整整装了十几个大箱子。更难得的是,他的不少侨批不仅有来批,还有回批,“来回批一起收藏难上加难,学术价值更高”。

而光是整理购来的侨批就需要耗上许多工夫。由于辗转经过多人之手,侨批的信封和书信大部分已经打乱,“每一批收购回来的侨批都得通读一遍,重新梳理后一一归位”。类似的细工夫还得下不少。黄清海需要把这些侨批资料以电熨斗仔细熨平,再扫描成电子档案。而为了将这些侨批做成电子档案,他已经“扫描坏一台扫描仪”。

纸质变化窥探国家经济形势

闲暇时,黄清海喜欢将侨批拿出来赏玩一番。“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在他精心制作的电子档案里,侨批以家族为单位细分。“光是来自菲律宾的侨批”,他解释,还分了美属、日据以及独立以后的不同阶段。“每个时期当地对侨批如何管理,就说明了当时对华侨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福建省档案馆曾把侨批资料分几个主题汇编成册,涉及顾家赡养、共纾国难、慈善公益等内容。在“共纾国难”这些带有历史痕迹的侨批里,黄清海曾仔细探究过当时海外华侨对辛亥革命及抗

日战争的态度。“譬如同盟会员陈松铨给黄开物的侨批”,黄清海介绍,书信里就讲述了菲律宾的同盟会员通过演戏筹款捐助革命军的情形。

这封用毛笔字写成的书信年份在1911年8月份。信里感喟“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并表示“但外界自演戏、演说等等情形,大受激动,将来若革命军逐日进步,或能捐至数万亦未可知”,所记述的资料或可补史阙。此外,菲律宾同盟会会员林书晏、旅菲抗日勇士颜文初等人的侨批同样难得,均可探究当时海外华侨对国内动荡局势的态度、爱国热忱以及当时整个国内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侨批纸质的细微变化,譬如采用何种材质,纸张的粗细等,黄清海也能从经济学角度,给出如战争时期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等有趣的解读,新颖有味。

当“野路子”

遭遇“高大上”

上世纪80年代末投身侨批的文化研究后,1994年黄清海小试牛刀,凭借手头上丰富的侨批史料,主持编写了《泉州侨批业史料》一书,成为国内较早对侨批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两年以后,他主持编写的《闽南侨批史纪述》随之面世,奠定了他在侨批研究领域的地位。

20余年下来,笑言“其他家里事都不管”,黄清海的研究时间雷打不动,几乎每天都要坚持到夜里12点。有意思的是,这种坚持不知不觉也浸染了身边人,他的妻子因为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也能为他刚刚在福建省图书馆推出的学术演讲提上9条意见,着实惊讶不少人。

埋头做研究的同时,黄清海也不忘接收来自专业机构和高校研究者的智慧。“一段时间上网看看,有最新的侨批研究文章就下载下来一一研读。”在黄清海的电脑里,近年来国内外较活跃的研究者如李鸿阶、李亦园、柯木林、林真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都被他精心地整理和归类。

“实际上,我们仍未脱离以侨批解释侨批的藩篱,大部分收藏者仍是以解读实物为主。”尽管已经推出不少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黄清海对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仍显谦虚。他提到,目前省内高校已有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到侨批上来,和收藏者埋头做的“野路子”研究走不同的线路,角度更新,思路更广。

“譬如厦大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惠芬博士”,黄清海对于她从侨批中挖掘出东南沿海侨乡留

守女性生活史等内容赞叹不已。在这篇独辟蹊径的文章里,沈惠芬从留守女性的角度,分析她们在家庭和跨国移民网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她们信件中流露出的对远方亲人的情感牵系等,都叫人耳目一新。

“和高校研究人员比较,收藏者的优势在于掌握足够多的实物。”黄清海解释,限于财力,学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据他介绍,目前省内有多名研究生毕业论文放在侨批课题上,也常常登门求助于他的侨批实物。

有意思的是,深谙两种研究人群的优缺点,近年来黄清海也尝试和高校教授合作,推出了从海洋文化等背景探讨侨批文化的文章,收获了较好的效果。

侨批文化介绍“一直在路上”

今年6月份,由福建、广东两省联合推荐、国家档案局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个我省首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黄清海就曾提供不少实物素材和意见。

“目前国内从事侨批文化研究的人主要集中在广东高校。”而即便是国外的研究者也快人一步。据黄清海介绍,如新加坡历史学者、侨批研究专家柯木林,其早在1971年的毕业论文选题就是新加坡侨批研究。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的沈惠芬,博士论文更是从女性的角度开辟了侨批研究的新天地。

“目前广东汕头已启动了‘侨批进课堂’的活动。”作为侨批盛行地之一的福建,黄清海坦言,我省对侨批的推广和介绍仍是任重而道远。

谈及本月19日刚在福建省图书馆结束的侨批展,黄清海介绍,不少观展人一看到侨批还会发出惊讶的赞叹:原来我们还有这些东西!这一方面让他对侨批的推广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也对侨批文化介绍的长期缺失充满了担忧。

为宣传侨批文化,他多次将自己的藏品公诸同好,并在高校、图书馆等地开办了多场学术讲座,推动侨批走进百姓家。几年来,他以侨批为论题,先后赴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尤其是在信件往来日益减少的信息化时代”,黄清海介绍,传统的书信记忆倘若能跟随侨批被再度唤起,意义深远。

本报记者刘云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