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学传播”高峰论坛现场
2015年8月6日,近200名学者名流与媒体精英齐聚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出席凤凰网国学频道上线仪式,并参加“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学传播”高峰论坛。著名学者、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朱高正、凤凰网总裁李亚、文史作家十年砍柴、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贺大为等分别作主旨发言,探讨新媒体语境下国学传播的现实尴尬与传播策略,并进行了热烈互动。传统学者与媒体新锐的交锋碰撞,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
郭齐勇:“国学热”需学界和媒体联手“拨乱反正”
新媒体与国学是什么关系?国学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用?郭齐勇教授认为,至少有两点:一是我们觉得有趣、好玩,国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人生不至于太过单薄。二是国学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它至少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健康。
在谈到国学的大众传播时,郭齐勇指出,媒体或者新媒体对于国学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国学的研究要体现系统性,需要坐冷板凳;而新媒体比较注意吸引眼球,它有一点碎片化。新媒体喜欢“炒热”,在冷和热之间,新和旧之间是有张力的,所以国学的传播要利用好新媒体。 现在的国学热比较鱼龙混杂,好像什么人都可以讲国学,什么人都是国学大师。今天的国学热,实在是需要我们的新媒体,需要我们的学界给予一些指导、给予一些拨乱反正。
有网友提出,国学在民间的需求量大,这类人群如何学习国学?对此,郭齐勇认为,我们还是要“正讲”国学,现在很多都是歪讲、俗讲,甚至斜讲。我们“正讲”国学,对孩子们来说,对广大国民来说,想从中要受益,就必须上升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另外一方面,尽管现在国学有一些乱象,但也要有乐观的态度。我们希望有更多坐冷板凳的人来做研究,但也不反对有人通过新媒体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传播出来,因为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
现场一位乡村小学老师的问到“小学生如何更好地开展国学课”,郭齐勇教授结合自己教孙女的体会,建议多小孩子多采用寓教于乐、图文并茂的方式,让他们学一点点唐诗宋词,学一点蒙学、四书的东西。他认为小孩子不存在什么碎片化的问题,让他高高兴兴地读一点故事就非常好,比如《史记》、《论语》里边便有大量的故事,编一些给小孩子学,从故事中学习做人。低龄儿童的国学教材,要强调怎么引人入胜,尽量短小有趣。至于初中、高中生的国学教育,则是另外一个层面。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朱高正
朱高正:新媒体有条件让国学更好玩
在论坛现场,朱高正的发言时不时引起观众大笑。这位曾经在台湾政坛“翻江倒海”的学者,思想犀利,语言幽默。开场白就出语惊人:“我觉得岳麓书院和凤凰网的搭配真是绝配,为什么?因为我们岳麓书院号称千年学府,想来也是我们姓朱的老祖宗设立的书院,凤凰网作为新媒体大概只有20岁而已,刚刚要成年而已,一个千年学府和一个年轻小伙子结合在一起做弘扬国学的事。”“现在国学有乱象,凤凰网和岳麓书院共同做国学频道,我觉得对导正视听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在新媒体时代开办国学频道,究竟有什么好处,朱高正表示:国学要玩,要寓教于乐,只有新媒体才有这个条件,让大家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走进国学的平台。
有网友提问:如何把国学专家的东西以最快捷通俗的方式传播给大众?对此,朱高正说,首先是在高校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要自己做检讨,他以《易经》为例:“据我所知,在高校里面教《易经》的人,自己不会算卦。但是我的经验,我在教人家易经时候,如果有两三天的课,一定有半天教他怎么算卦。现在在高校教书的人说算命、卜卦是迷信,这是错的,这样的话就和民间没办法沟通。我在台湾每年都有人邀我去卜卦,我都会告诉他们别人都是拿自己最私密的事来问你,所以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品德,不要利用别人的私事来敲竹杠,不然将来你走了,朱熹老祖是不会原谅你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
朱汉民:要将国学传播到大家心中去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朱汉民教授结合岳麓书院与凤凰网合作的体会,畅谈传统文化走出山林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意义。他指出,从历史上看,有读书人就一定有写书人,有教书人,有印书人,有一系列围绕书这个媒介来建立的文化。中国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与传承模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造就了非常独特且影响广泛的东亚模式。这个模式在古代,往往通过书院来传播,而过去的传播就是读书,然后讲书、讨论。
朱汉民表示,岳麓书院从古至今一直是“活的书院”,在当下,除了做专业研究之外,还要像当年的朱张会讲一样,把儒学文化传播到民间去。而现代新媒体有着非常大的传播力度,国学研究者可以借助这样的渠道,特别是像凤凰网国学频道这样的平台,将真正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传播到大家心中去。
凤凰网总裁李亚
李亚:网络个人主义时代更需要国学智慧
凤凰网总裁李亚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十多年前在美国生活时,看到四个老外在自由广场打麻将。这让他意识到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实用性与趣味性的东西具有天生的优势。同样,在当下网络化的个人主义时代,我们看到很多“审丑”的现象,越是有争议,或者越是出位、反理性的东西,越容易得到最大传播。
这种网络化的个人主义,造成了理性价值不被重视。由于法制、宗教、道德力量等还有待健全,当下社会还在以一个相对比较包容,甚至比较杂乱的态度面对它。大到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小到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各种挣扎、焦虑,多元挑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时代,以中国国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时代、社会以及每个个体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智慧来源。
要解决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固然在传播上优势,但也存在风险或陷阱。凤凰网和岳麓书院的结合(创办国学频道),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开端。尽管无法避免情绪化、娱乐化、碎片化的大时代背景,凤凰网还是希望在这样的时代,去做思想与智慧的传播者,去做品质内容的提供者,并且提供一个多元的意见的对话平台,提供一个多技术和多元合作的传播体系,传播有价值的东西。岳麓书院和凤凰网的合作是一种时空的结合,本身能够挖掘出来的潜力就非常大。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是面向世界的,也包括对过去历史的开放,这种空间上的对外开放,和时间上面对古老文明的开放,能够为古老民族的复兴进一步带来源源不绝的力量。
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古圣先贤都是传播学大师
作为伴随中国网络迅速崛起的新锐人气代表,文史作家十年砍柴认为,孔孟等古圣先贤都是传播学大师,如果不懂传播,他们的东西是不会有影响力的。国学价值的传播又大体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聚合性的传播,如岳麓书院朱张会讲;一种传播是点对点的服务,像曾国藩家书;第三种是大众型的传播,如评书等。
网络时代的今天,真正能够把国学传播的,是新媒体,这种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才是经典。十年砍柴结合自己体会谈到,从2002年开始上网,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网络时代的传统读书人”。自从有了网络以后,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确实一下子复兴了。
谈到凤凰网和岳麓书院的结合,他说:“大家说是绝配,我们楚人的图腾是凤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落到岳麓确实是很有意境的,这是大吉之象。”
有现场观众问到“古代国学传播有哪些途径”,十年砍柴认为,今天讲到所谓的互联网+,互联网是手段,最终落实还是人来做,还是回到那句话,唯有源头活水来。源头要好,就是大家、贤达要有好的东西,在传播过程中,途径多样,传播者要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要搞市场匹配。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传播者都不懂,所以往往在国学市场,形成劣币驱除良币。传播者不懂,最糟的东西在传,污水在流,所以源头的水被污染了,这是我们新媒体的责任。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贺大为
贺大为:国学传播与研究是两个维度更关注草根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贺大为在发言开始,即自报家门,以湖南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向朱汉民教授行弟子礼。谈到国学传播和研究的关系,他认为,这是两个维度:研究是精英思维,传播是草根思维。从传播的角度来讲,他更多关注平民草根。
贺大为以自己外婆的一生经历为例,认为像她一样的许许多多平凡人,一生即使见证过很多大事件,却遗憾没留下任何痕迹。但互联网时代,没有国界、没有边界,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在山沟沟里第一时间看到全球大事。互联网、新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不断交融。90后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每天上网看新闻、帖子,然后回复,其实在不知不觉中间,已经把个人生活的点滴见闻感受,在云端、在服务器上存储下来了,这种记忆不仅是个人的记忆,也是全民的、民族文化的。
至于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认为,技术的改变可能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是一点点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与此同时,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新的方式生长。因此,像岳麓书院与凤凰网,这种传统书院和新媒体的结合,相信会做出非常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采写:周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