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夫 《城市生活》 布面丙烯 史金淞 《松》 木、不锈钢螺丝 上海是一个海陆文化交融的城市,具有“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格局,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也正是上海城市品格的写照。我们在外方贵宾厅选择与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相关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艺术家有王秋童、董小明、俞晓夫、许江、樊枫、赵峥嵘等,作品类型包括雕塑、当代水墨、综合材料等,把现代都市面貌和传统语言材料结合,创作了具有当代性的“城市山水”风景,体现了中国文化善于活化传统、更新传统的能力。此外,区域内有艺术家谷文达为进博会创作的作品《汇流·通达》,取意开放的上海。各方河流汇集东海,象征汇流世界的商业博览,体现进博会的商贸特性,以及包容、融合与开放的态度。 我们致力于用国际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这其中平衡点很重要。 范勃 《交流》 综合材料 仇德树 《天下》 设色纸本 丁雄泉 《深山人家》 设色纸本 艺术的表达手法非常多样,但如果变成一种枯燥的表现主义,就是空洞的。表达的需求是第一步的,其次才是语言。中国艺术走向世界,需要建立中国的艺术价值体系。这种艺术价值体系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在于艺术家对文化有没有深刻的理解。此次当代艺术进入国家公共空间,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是,除了牡丹和长城,还有什么能表达中国文化? 刘国松 《海上升明月》设色纸本 岳敏君 《共存》 油画 中国的民族文化是非常广博、深厚、包容的,是生生不息的过程。艺术要往回追溯,回到人性原初的最深处,这种状态其实更接近宗教或哲学。只要你有强烈的诉求,对文化有足够深的理解,艺术语言会自己生长出来,创作的空间也会越自由。 问:社会在发展,经济、文化、艺术、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循守旧不利于创新,开放才是发展之道。本届进博会的艺术品反映了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相互影响与关照。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在用各自的方式积极探寻艺术在当下的多种可能性,同一题材经过不同艺术家的独特语言,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您怎样看待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当中的不同意义? 答:艺术品陈列是会议场所空间的灵魂,对国家立场与态度的有重要的暗示性;对展示中国经济实力、文化艺术、政治策略、外交理念,都能起到点晴作用。 黄宾虹 《黄山险峯图》 设色纸本 霍波洋 《水融霜》 瓷、不锈钢 传统艺术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氛围,让人们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与民族精神;当代艺术展现中国文化基因中开放、包容、接纳、融合的发展观,呈现在新的历史时刻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决心。各种类型的艺术品可以随时随地作为话题平台,引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命运共同话题的讨论,在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的同时,也显现了文化外交的软实力。 本届进博会会议空间陈设的艺术品,是从数千件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这是一次高度浓缩的中国当代艺术谱系展,展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高水平,也是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者:李思文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