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的思想解放和哲学观念变革,以丰硕的哲学理论创新成果,实际地参与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人民主体性的理论自觉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提出的理论问题,这场讨论也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的理论热潮,甚至可以说出现了认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 20世纪80年代的认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认识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是具有鲜明科学精神的研究范式。它不仅努力吸取自然科学的新成果,而且力求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认识论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认识、科学知识的科学态度,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性和专业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认识论研究范式的鲜明的主体性精神。认识论研究的多种努力,共同指向认识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奥秘。认识何以可能,内在的意识如何切中外部的实在,这些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动反映论的“能动的”结构、内涵、规律和原理的研究,从而使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先验的意识机能等得到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论探索。 在认识论的研究范式中,人们发现人不仅是认识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哲学不仅是真理的追求,也是价值的追求。由此,开启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研究。从价值哲学的研究视角审视问题,必然触及人本身的价值问题,人民主体不仅是一切价值判断的主体,其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价值哲学研究以其特有的现实性、人民性直接触及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范式日渐式微,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实现了“实践哲学”范式的转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逻辑说,实践哲学范式和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是对认识论研究范式的深化和变革,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新理解和新论断。而从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说,则是社会主义改革中人民主体地位的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和依据,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束缚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自由平等的交换中得到全面释放和发展。 回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我们从中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民的理论”的日益自觉。哲学以思辨的理论形式,确立了人民作为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历史主体的地位,我们似乎可以说,认识论范式、实践哲学范式和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以科学理论的形式论证了人民主体的真理制高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和持续多年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则唤醒和确立了人民主体的价值的、道义的制高点。这两者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