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 2017年6月,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掀开新篇章。一年半来,中巴关系强劲起步,各领域合作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近一段时间,巴拿马举国都在期待着两国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来访。 巴拿马和中国虽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并不陌生,这是因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已经持续了160多年,许多华人为巴拿马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巴拿马人的文化习俗中也融入了中国元素。 巴拿马人以大米为主食、爱喝鸡汤 中国饮食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巴拿马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南美洲,绝大多数国家以玉米为主食,闻名世界的墨西哥卷饼“Taco”就是用玉米饭制作。 而在巴拿马,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其次是玉米、豆类等。“瓜乔”是巴拿马最有名的民族菜,是用大米、豆类和肉做成的。人们还喜欢吃腊肉大米饭等。 有数据统计,在巴拿马,人均稻米年消费量高达70公斤。在巴拿马的本地餐馆里,鸡肉米饭、炒饭都很常见。 除了稻米,巴拿马人也很爱喝浓汤,鸡肉汤为日常餐饮,这显然也是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周末吃粤式早茶已成传统 除了在饮食中对大米和浓汤的偏爱,巴拿马人还经常会到中餐馆里美食一顿,尤其喜欢吃中式早茶。在当地的唐人街,可以看到很多当地人跟华人一样喝馄饨、吃米粉,甚至还有不少人早起跑来喝花茶、吃虾饺和叉烧包。巴拿马《星报》曾进行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餐是巴拿马人下馆子的第三选项,仅次于美式快餐和意大利餐,其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巴拿马《星报》网站报道称,酥皮饼、黄油面包、玉米粉圆饼或炸香蕉,再配上炖香肠、白奶酪或黄奶酪、鸡肉或猪肝……这些是巴拿马人在早餐时间所喜爱的一些美食。但是到了周末,人们的口味就变了。一些人喜欢品尝“点心”或中式早茶。 “中式早茶已成为巴拿马传统的一部分,因此中餐馆外面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尤其是在周日。”巴拿马导演玛丽亚·伊莎贝尔·布尔内斯说道。她拍摄的纪录片《中式早餐》(Desayuno Chino)就是对这一传统的致敬。该纪录片于11月27日首映,介绍了在巴拿马的中国移民以及中国烹饪的精髓。 据新华社报道,首都巴拿马城众多的中餐馆大多经营粤式菜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龙凤、金麒麟、双喜楼等。每到周末早晨,这些餐馆门外总会有不少人在等位。巴拿马美食家迪西艾特曾在当地美食网上写道:“每个周末,如果你到这些中餐厅去吃早茶,你都会发现那里挤满了人。并且,你会发现,这里的食客中,巴拿马人多过华人。 “文化相通让彼此相亲相知” 中国文化对巴拿马文化的影响,不仅只存在于饮食文化中。随着两国人文交流的增多,中国的传统绘画、舞蹈等艺术在巴拿马也十分受欢迎。 拉丁舞热情似火,在中国十分流行。其实,据境外媒体报道,中国的传统舞蹈,如折扇舞、彩带舞,以及筷子舞等民族舞蹈在巴拿马也拥有不少拥趸,不仅华人子女,巴拿马其他族裔的孩子都在学习。 出生于巴拿马的华人黄莎莉自幼学画,后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深造。11月,她近几年创作的中国景物画和绘画小品在巴拿马展出。巴拿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路易斯·多尔奇表示,从黄莉莎的作品中,既能看到她承继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也能看到巴拿马元素。巴中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巴拿马文化,巩固了两国友谊。 巴拿马国际事务研究协会会长、医学博士恩里克·刘·科尔特斯是一名中巴混血儿。今年9月,他第一次踏足祖辈的故土——广州花都,来到村中宗祠祭拜。100多年前,他的爷爷不远万里来到了巴拿马,加入了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队伍。 “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父辈教育我的中国文化价值,也流淌着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巴拿马性格。”科尔特斯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们不会失去美好传统,我们回乡寻找我们的祖辈,文化相通让彼此相知相亲。” 背景知识:巴拿马与中国的百年情缘 美国哈佛大学《拉丁美洲评论》网页版曾刊发一篇题为“巴拿马华人也有故事要讲”的文章,详细回顾了华人华侨在巴拿马的百年拼搏史。 文章称,巴拿马早期中国移民与当地的大型工程建设密不可分。1848年,一家美国财团成立巴拿马铁路公司,承修横贯巴拿马地峡的铁路。该公司到中国南方“招工”。1854年,首批华工从汕头出发,历经60多天才抵达巴拿马。华工来到巴拿马后,承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由于环境恶劣,许多华工染病身亡。 1881年,巴拿马运河动工,几经波折到1914年才正式通航,在此期间,近万名华工先后被从中国招来开凿运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有部分中国移民来到巴拿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华人主要居住在巴拿马的港口城市,如科隆。许多人在巴拿马运河区做生意,有些人则成为会计师、医生、工程师,还有些人通过经营杂货店、餐馆和洗衣店谋生。 文章指出,由于来自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在巴早期华工工作表现出色,并因此实现了向上社会流动,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许多华工在当地成了家。慢慢的,华人社区逐渐与巴拿马人的社区相融。代际更替,许多华人甚至忘记了如何讲中文。但是,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如重视教育、家庭和孝道,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有华人。 |
相关阅读:
- [ 12-04]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永恒底色
- [ 12-04]福清举行元洪食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座谈会
- [ 12-04]第七届福建艺术节在福州闭幕 让人民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 [ 12-04]聚群贤才智 谋古雷发展 古雷石化产业发展论坛部分嘉宾访谈
- [ 12-04]两岸企业家峰会:漳州分会热议古雷石化产业合作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