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民生 点滴暖民心(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2019-01-06 10:05: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事业改革凸显成色十足的“含金量”,给百姓送上看得见的实惠,带来热腾腾的希望。 促就业、增收入 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入夜,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厦灯火通明。 “我们刚拿到了母校的创业鼓励资金,今晚趁热打铁加个班,2019年我们的第一代手机应用产品有望问世!”北京邮电大学2018届毕业生肖志鹏带领的6人创业团队,点亮了这万千灯火中的一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就业机会更多,创业环境更佳,带给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到建立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我国制定了培育新动能促进就业的政策;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到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系列好政策激励下,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持续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 收入提高是每个人的期盼,是更直接的获得感。5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蛋糕”切得更好、居民腰包更鼓。 “个税改革给咱下了‘红包雨’!”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职员王思莉细算,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后,自己每月到手工资多了900多元,如果再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每月还能再多100元。 个税改革是缩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持续“提低”——各地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控高”——改革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等政策陆续出炉,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好政策护航,这5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赢人均GDP增速。 就业稳了,收入增了,让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的相关改革也在快马加鞭: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等降费措施频出;进一步扩大开放,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目录……5年来,我国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仅2018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1%,消费底气十足。 补短板、促公平 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2015年高铁通到家门口了,大家养蛙、做笋干、开农家乐,第二年我们村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现在年收入都20多万元啦!” 江西上饶县五府山镇毛楼村村民何金文,一说起脱贫致富就特别开心。 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脱贫攻坚战冲锋号更嘹亮,全国累计减贫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降至2017年末的3.1%。 5年来,社会事业改革着力补短板、促公平,为百姓带来美美的幸福感。 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迈开大步。从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子弟招生比例,到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截至2017年底,全国82%的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建设健康中国,补齐医疗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2015年实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2016年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保整合,2017年城镇地区85.1%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88.9%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城乡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坚实。 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最难改的地方入手,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超出预料,赢得人们由衷点赞: 如厕不再愁。2017年,城乡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91.7%和45%,分别比2013年提高2.4和9.4个百分点,“厕所革命”等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明显。 行路不再难。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一批断头路、梗阻路相继打通,一批旅游路、产业路相继通车,一批“赶集列车”“乡情慢车”等公益扶贫列车成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金火车”。 办证不再烦。暂住证变居住证,积分可入户,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进,户口本不再成为阻隔城乡人口流动的高墙;异地办身份证、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公安改革全面深化,让考驾照、车检等更便捷。 筑底线、上水平 带来稳稳的安全感 “多亏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再也不用两地跑了。” 65岁的李松俊退休后到北京与女儿同住。由于患有冠心病,老李多次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以前都得全额垫付费用,再拿单据回老家报销。现在异地医保直接给报了3.9万多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创新,着力筑底线、上水平,带给百姓稳稳的安全感。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这5年,我国“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9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织就世界最大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同时,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四连增”,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增至2018年的490元。 安居工程建设紧锣密鼓。5年来,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政策相继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1亿多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2017年,城乡居民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或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户比重为93.5%和65%,分别比2013年提高1.7和9.3个百分点。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不断完善,筑牢底线。从提高低保、优抚等标准,到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从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到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5年来,我国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平安中国”建设全面推进。2017年,我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分别比2012年下降51.8%、43.8%,安全生产领域连续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量大幅下降。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6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01-04] 厦门湖里区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全面推动“双千亿”工作
- [01-05] 福州2019年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现代化城市
- [01-06] 福建:创新突破 让第一动力更强劲
- [01-05] 守正道 创新局——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述评
- [01-05] 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50条”出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