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走笔丨恪守服务实体的老本行
2019-03-12 20:16:59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现代金融,关乎经济大局。因此,3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格外受到舆论和民众关注。 以笔者的视角,欣喜看到如下信息:从央行过去一年一系列宏观调控看,确实强化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取向;而从一系列金融数据和央行自身的调研看,这些政策也确实起到为实体经济输血,特别是降低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效果;央行相关负责人还表态并提出一系列举措,在今后进一步助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使银行贷款在结构上更加优化,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列为工作重点,甚至直接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的“硬杠杠”。在实体经济的呼唤声中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这些政策取向可谓是对金融业本质功能的有力强化。 服务实体经济,理应是金融业的老本行。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助力实体经济应对下行压力。但是,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少数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中也出现一些偏向。比如,习惯性排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些银行发放贷款时,不顾资金实际走向,默许业务员发放脱实向虚的贷款;甚至,一些金融家陷入对自身薪酬和行业利润的“精致利己主义”追逐,使得业务非理性扩张后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定位。这些情形,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甚。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其重要原因就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自娱自乐”,无限制发展金融衍生品。此中教训不可不殷鉴。 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金融业要服务实体经济。在2月22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度对金融业的本质属性做了深刻剖析。即,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机构更应有职业自觉,把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服务实体经济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服务实体经济的举措落实到位。近日,浙江省委专门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的坚决贯彻。 真正服务好实体经济,首要之义正是要明晰这个角色定位,坚持服务“初心”。中国金融家必须学会算经济社会的大账、长远账。这个大账乍一看是要求金融业作奉献、发扬风格,实际却是关乎金融业兴亡的“大道”。违背这个“大道”,实体经济搞不上去,金融业想要独善其身那是不可能的。金融业如果搞自我循环,学华尔街那一套,迟早要自食恶果。 当然,在具体服务方式上也离不开创新。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免除银行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后顾之忧;同时,大力发展新兴科技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特别是综合参考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等实物量数据评判企业还贷能力;最后,不搞“大水漫灌”,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注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 |
相关阅读:
- [ 03-12]关于人大法定监督、人工智能、酒店业发展等,他们这样说
- [ 03-12]数据看两会: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 [ 03-12]为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迈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外商投资法草案) ——人大代表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
- [ 03-12]福建中行与省文旅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 [ 03-12]“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