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要有深入、唯实的作风
2019-04-01 16:39:19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王子龙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接待不合理的“下基层”,也给基层增加了不少额外负担,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例如,个别干部下基层,喜欢“打招呼”“加戏码”“抬身价”,动不动就来个“周调度”“月汇报”,热衷于搞各种工作检查、评比和督导,稍不满意就要给基层干部问责,弄的基层干部疲于做材料、填表格、画路线、搞彩排,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这种“吓”基层不仅不能推动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联系服务群众、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诸如“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为基层“松绑”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加上此次《通知》的印发,这无疑给广大基层干部踏实工作吃了一颗“定心丸”。 干部下基层的目的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这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面对面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更值得我们今天的干部学习和效仿。 干部下基层要想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树立公仆情怀,坚持问题导向。各级党员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既要放下架子,又要扑下身子,切实做到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这样下基层,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随着《通知》在各地区的落实见效,必将更有利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吓”基层现象也必将会越来越少,势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愿意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以更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斗志,做出更多让群众满意的业绩。(责任编辑:毅欧) |
相关阅读:
- [ 07-02]关注车改:北京公车削减近四成,多措并举保障下基层
- [ 04-13]登战舰下基层阅兵沙场 习近平强军思想锻造精兵劲旅
- [ 12-15]最高检:每位领导全年下基层不少于30天
- [ 10-30]优质医疗资源向下走:多地医生评职称需先下基层
- [ 10-04]网媒下基层 寻找"手艺人"
- [ 05-26]山西启动最大规模医疗扶贫 先进医疗技术下基层(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