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中国的这一做法为何频频获赞?

2019-04-26 12:39:42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王培欣  

央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记者 孙冰洁)“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在25日下午举行的以“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国在5年多的实践中始终秉持的绿色发展理念,让与会的捷克副总理兼环境部长布拉贝茨等20多位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智库和工商界的中外代表纷纷点赞。

“短期的经济增长是容易的,但高质量发展要考虑长远与可持续性,要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25日下午,在由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联合主办,旨在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的“绿色之路”分论坛上,捷克副总理兼环境部部长理查德.布拉贝茨表示,捷克的经济重心已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捷克意识到所有的增长都与责任息息相关。过去几年,布拉贝茨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生态保护、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已经表现出负责的大国风范,他乐见“一带一路”在之后的发展中能够始终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环保领域的合作。

诚如布拉贝茨所言,过去5年来,围绕促进绿色发展理念,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以生态环保领域为例,从平台搭建、政策沟通、产业合作、人员交流等方面,中国已与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双、多边生态环保合作文件近50份,构建了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建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设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推动环保社会组织“走出去”,并通过绿色丝路使者计划等能力建设活动以及各种多双边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有花园国家之称的新加坡,在过去的发展中,亦不忘环境保护。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表示,快速发展的亚洲,面临资源有限、人口增长、环境和气候恶化等诸多挑战,为了确保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得恰逢其时,成员国通过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也将带来新的互联互通与合作模式。当前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从线性转为循环型,新加坡正对此进行探索,同时也与中国等沿线国家展开合作,此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之后还将继续推动绿色之路建设。

2017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务实高效的生态环保合作交流体系、支撑与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合作基地,制定落实一系列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政策和措施,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打好坚实基础;用5-10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环保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正处在历史性的关键时代,不能做空头承诺,是时候做出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代的未来。”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国家组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放在核心位置,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包容的方式促进互联互通,非常值得鼓励;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做出了积极探索,联合国环境署愿意给予支持,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亚美尼亚自然保护部部长格里高良则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另一维度,他认为贫困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而扶贫能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带来重要作用,过去几年中国的精准扶贫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也给沿线国家提供了启示。亚美尼亚强调协调经济与环境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好的经济政策一定涵盖对环境的考量,两者结合则效率更高。

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挪威特使、挪威前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国际组织凝聚在一起,他表示,过去5年来,在改善环境方面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方案也至关重要。“我们非常认同中国的解决方案,不仅关乎环境也关乎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信心把中国方案推给全世界。”

此外,来自哈萨克斯坦、老挝、蒙古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也纷纷就“绿色之路”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5年多的实践中,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投资贸易中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也给相关国家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不仅向世界提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物质上的公共产品,更有制度理念上的公共产品,促进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推动各国一道解决环境、气候、扶贫等全球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