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70年,中华神盾这样铸成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2019-05-10 15:08:13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科技日报记者 高博 通讯员 陈江波

鼎鼎大名的“中华神盾”,诞生于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中国电科14所。高性能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是舰队的千里眼和保护神,国产航母就装备了它。

不久前,记者蹲点14所,深入了解了70年来中国舰载雷达的研发历程。

01 朝鲜战争开始护卫海疆

1950年代初,14 所就开始研制海用雷达。当时国内百废待兴,电子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4 所可利用的,只有从战场缴获产自国外的旧雷达。

当时大家对雷达的自行设计毫无经验,但创业初期的14 所人在修复和改装国外旧雷达中边干边学。申仲义、张直中等中国雷达创始人筚路蓝缕、夜以继日。物资极度匮乏,14 所就派人去全国各地搜集敌军遗弃的电子器材。晚上大家自带干粮,到单位加班,连续干几天几夜是常有的事。

很快,14 所就为海军修复出美式SO-1型和SO-8 型岸基对海雷达,这是我国海军第一批雷达装备。

抗美援朝期间,14 所为中国第一个雷达营提供了全部装备和全部技术人员。许多批雷达都是连人带机器一起奔赴朝鲜前线。

那时有些雷达是没有伺服控制系统的,庞大的天线转动只能依靠操作人员手摇,鸭绿江两岸严冬时期常常零下三、四十度,14 所人经常连续作战,超出体能极限,有人因此而拖垮了身体。

02 舰载雷达屡创第一

尽管条件艰苦,但14所在1955年就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微波雷达,迅速装备海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承担对海和低空警戒任务。

1956 年,14 所又研制出中国最早的舰载雷达,这也是首次装备海军的国产搜索雷达。

1960 年代后,军委方针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努力发展电子技术”。1964 年国防科委在14所召开贯彻“科研十四条”现场会议,对中国雷达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一时期海用雷达品种极大丰富。14所研制出系列海岸警戒雷达、快艇雷达、潜艇雷达、舰载雷达。海军对海雷达网也初步建立。

1960年代中期,14所大力支援三线建设。上千名职工从南京居家迁往贵州山区。另外,为筹建海军雷达研究所 ,14 所海军雷达设计科全部人员共395 人,调往该所,创建了第一个舰载雷达研究所。

03 “海之星”驶向蓝水

1989 年,一场海军舰载雷达研讨会在14 所召开。14 所人大胆提出了全新体制构想,被不少专家认为难以实现。

八年的方案论证中,14所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最终,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视察14 所时表示:“14 所已经具备研制该产品的条件。“舰载多功能相控阵”正式立项。后来也叫“海之星”。

作为中国海军有史以来技术水平最高、功能最强、系统构成最复杂的雷达,海之星的研制道路注定漫长。先进T/R组件的实现,天线阵面的减重……都是拦路虎,最终14所将其个个击破。

2003 年“非典”期间,舰载多功能相控阵也遇上大麻烦——“海杂波”。每一朵浪花都会反射回波形成假目标,不计其数的余波让锁定真实目标成了 “大海捞针”。

研发团队蹲守现场,大批量数据分析,冒着前期试验成果被颠覆的风险,从“试验还原” 中杀出一条血路。

雷达总师张亚朋等人轮番出海,在风浪中攻坚克难。最终,解决“海杂波”这个世界级难题,美国用了两年,俄罗斯用了六年,而14所仅用六个月。

海之星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美、俄后第三个自主研制这种雷达的国家。后来它陆续装备中华神盾和国产航母,助力中国海军驶向深蓝海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