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安徽庐江乐华村:靛青蓝莓高高挂,美了乡村,富了农家

2019-07-11 23:16:07 姬彩红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王培欣  

安徽庐江乐华村:靛青蓝莓高高挂,美了乡村,富了农家

■中国军网记者姬彩红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当盛夏的目光锁住了深邃的蓝,矾山“富硒”蓝莓基地,再一次收获了成熟的色彩。

矾山,位于安徽省庐江县矾山镇乐华村牛头山。在矾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自然赋予了她神奇的“长寿因子”——硒。硒具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肝功能、防癌抗衰老等食疗功效,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这片土地的硒含量高达1.32mg/kg,是一般土壤含硒量的4.5倍。

而这片神奇的土地最初的样子却是被一片荒草灌木覆盖的荒山,无人利用,常年无收。座落在矾山的蓝莓产业基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故事要从2012年庐江县矾山镇乐华村民蔡春香和丈夫返乡创业时候说起。

中国人,总是饱含着对故土的浓浓依恋,返乡创业、回报家乡的乡土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蔡春香与丈夫的创业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回乡前,蔡春香夫妇一直在新疆做化肥农药生意,打拼多年,就琢磨着回乡创业。“除了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还是落叶归根的情结。”

后来,在与客户的接触中,蔡春香了解到种植蓝莓的市场前景广阔,就决定大干一场。

回到家乡后,蔡春香看中了村里的一座叫牛头山的荒山,那里土壤疏松,空气新鲜,山泉清冽,最重要的是富含“长寿因子”——硒,很适合种植蓝莓。

前期种植蓝莓,需要流转大量土地。“在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道路、广场等的建设,都是我们由负责。”记者在矾山镇副镇长房立中那里了解到,从前期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到后期销路保障,当地政府都做了大量扶持工作。

从当年11月起,那山就逐渐改变了模样,原来山上的荒草灌木被几台挖掘机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山地,还有万余棵正茁壮成长的蓝莓苗木。

蓝莓是一种高经济效益的水果,春天开白色的花,夏天结蓝色的果,秋天长红色的叶。蓝莓树一年四季五彩斑斓。

随着蓝莓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仅仅种植蓝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将蓝莓采摘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成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矾山镇副镇长房立中向记者表示,过去富硒蓝莓只是企业发展基地,在用工方面解决的只是除草、杂工这种事情,企业的附加值做得远远不够,以产业带动脱贫更是困难,当地政府决定以蓝莓种植为平台,发展旅游农业。

酒香也怕巷子深,道路不通是影响旅游农业发展的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矾山镇政府积极争取县财政局项目资金的扶持,把路修进蓝莓基地。

现在园区周围青山环绕,环境优美,水电路配套完成,已建立集蓝莓旅游,参观,种植、森林管护为一体的富硒蓝莓种植园。

要发展企业,更要带动贫困户脱贫。“对于土地入股蓝莓产业基地,群众是不相信的,他们不认可,甚至不放心。” 谈到这些,矾山镇副镇长房立中面露难色。

针对此情况,矾山镇乐华村不断探索让群众放心的入股模式:一亩山地算一股,一股保底90块钱,根据企业当年的产业收益实行保底分红,超过这个收益就加上实际效益分红,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亏本也会有90块钱一亩的保底分红。“这样群众有保障,愿意把地流转出来。” 副镇长房立中说。

蓝莓基地正常时间要4-5年挂果,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让贫困户来这边工作的意识。“这里本身需要工人来就业,再加上贫困户总是低保政策,单一的输血肯定不行。”副镇长房立中表示,将有一定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的贫困户都推荐过来是个好办法。

于是,矾山镇政府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政策:1个贫困户年收入超过2000块钱以上,奖励企业600块钱,超过20个人以上的,奖励800块钱。这样对于贫困户来说,增加收入,对企业来说,也能减少发展产业的成本支出。

矾山“富硒”蓝莓基地将特色农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精准扶贫,先后帮助了30多户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基地还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带动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

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如今的蓝莓基地,靛青蓝莓高高挂,美了乡村,富了农家。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成熟,活络的村里人还开起了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真正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头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