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谭斌:手术刀下有正义
2019-07-22 10:34:0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手术刀是法医的第十一根手指。”7月16日,宁夏石嘴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主任法医师谭斌说,法医手中的手术刀,是正义天平上的砝码,可以让沉默说话。 从医从警29年,他参与破获了五百余起重特大疑难案例,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第十一根手指”,还受害者以公道,让正义不缺席。 胆小男孩当法医 为死者言,为生者权。当法医,得胆大心细。但谭斌自小却是个胆小的男孩。“小时候,村里有人去世办丧事或者是路过坟地,我都要绕到村的另一头走,躲得远远的。”谭斌说,其实他自小压根都没有想过会从事法医这个职业。 “上高中时,身边一位同学的母亲不幸去世,听说当时肚子胀得很大。”谭斌辗转几天都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后来索性跑去问当时的公安民警:谁能解答这个疑问?“他们告诉我,法医能。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法医’这个词,高考报志愿就果断选择了这个专业。” 1990年,从西安医科大学法医系毕业后,谭斌被分配到宁夏公安厅工作。听说石嘴山市招法医,他便跑到石嘴山市公安局毛遂自荐。当时分管刑侦工作的领导一眼就看上了这个黑黑壮壮、憨厚朴实的小伙子,就这样,谭斌如愿成为该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 这一干就是29年,这些年谭斌共检验出具鉴定报告书一万余份。2010年以来受宁夏公安厅指派参与多起疑难案件的会诊工作,先后在《中国法医学》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学术交流会,并做经验交流发言。 勤学苦练成大拿 法医在为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科学证据方面,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对于初出茅庐的谭斌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和神秘感。“刚到市局的时候,我穿着一身别人给的白大褂,不合身,大家都说像做木工活的,所以都喊我‘小木匠’。”从这时起,谭斌就默默立下志向:“我要成为宁夏最好的法医。” “那会儿没有血型检验室,也不做血型检验,为了给破案提供证据,我们开始按照国家的标准做。”谭斌说,没有血样做实验,就通过扎自己的手指头和耳朵取血,调配成标准血后与样本对比做实验,而这一扎就是8年,直到有了DNA技术。 业精于勤。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谭斌一边坚持理论学习,一边跟随师傅从案件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参加公安部组织的专业培训等,不断获取行业新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谭斌总喜欢偷偷学,我们去外面参加培训,前一天一起学的东西,第二天他就能倒背如流,而且能很快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同为法医的朱锐很好奇,为什么谭斌运用各类理论总能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后来才发现,只要谭斌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都会想尽各种办法连夜学懂弄通。 “这个案件分析报告谭斌看过了吗?”“做完的报告一定要先让谭斌看一眼。”在石嘴山市公安局,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有谭斌说没问题了,报告才能出。 “我是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闵建雄工作室的成员,一次在做工作室布置的作业时,对一个案件的分析有出入。刑侦专家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这个分析报告没给谭斌看吧?他看了,就不会有问题’。”党的十八大代表、法医陈莉说,谭斌精湛的业务能力不仅在宁夏法医界出了名,公安部的一些刑侦专家也对他赞赏有加。 刀笔之间关生死 任何蛛丝马迹,都有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判断。现场的一根头发、一枚指印……对于法医来讲都是“宝贝”。用谭斌的话来说,在现场搜寻到任何残留物都有可能成为破解谜团、找回正义的关键线索。 29年间,谭斌所经历的现场,常人根本难以想象。甚至面对很多人避之不及的腐臭,他都会摘掉口罩,只为更好辨认现场的气味,获取更多更精确的现场信息。 大部分时候,法医都出现在案发之后的侦查阶段,但面对穷凶极恶的暴徒,谭斌也毫不畏惧,冲锋在前。2016年3月3日,一名22岁女子被人杀害。谭斌带领技术团队通过足迹追踪将犯罪嫌疑人围在了一间废弃的房屋,被围的暴徒点燃身上早已泼洒好的酒精向他扑来,企图与他同归于尽。为避免其他同事受到伤害,谭斌毫不犹豫冲到最前面,最终将其制服。 谭斌作为技术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带出了10多名出色的法医,他的法医团队荣获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多名技术人员荣获省市级表彰奖励,有的还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警察。 “法医刀下有善恶生死,笔下有毁誉忠奸,只有将奋斗精神贯注于一刀一笔之间,才能以精湛技术维护法律尊严,让每一个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谭斌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