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福州古厝:派江吻海放异彩

2019-07-29 15:36:03 高建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古建筑就是音乐里的“魂”。它是历史见证,是文脉所系。

这些天,榕城福州的古厝里,迎来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他们前来当地参加“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大家流连在三坊七巷,徜徉在烟台山古建筑群,在青砖黛瓦间寻觅着这座城市的“魂”。在嘉宾们眼中,那一座座明清民居、西洋建筑、特色庄寨,宛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东海之滨、闽江之畔的榕城大地,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为什么在这个沿海开放城市,传统与现代能够如此和谐并存?为什么这里的古厝古建筑,能够历经千古沧桑依然安详?人们在这座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里寻觅着、探访着。

彰显古城风貌,让城市基因不会流变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环境优越、十分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200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古厝》一书的序言,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形象描述了福州的山川形胜;字里行间,浸透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7月28日,“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开幕当天,举行了《福州古厝》再版发行仪式。

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纳百川、底蕴深厚的闽都文化,也造就了黛瓦相连、百年沧桑的古建筑群。福州的每一座古建筑,都记载着一段历史文化。论坛期间,中外嘉宾兴致勃勃寻幽访胜:在庆城寺闽王祠,探寻闽王王审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功绩;在咸康参号、永德会馆,感受当年福州上下杭商贾云集、商会林立的兴盛与繁华;在冰心、严复等名人故居,感悟着福州先贤“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气息。

“福州人有福,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古建筑文化;福州的古建筑有幸,得到了多年来的精心保护,得以保存。”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这样表示。

从20世纪90年代起,福州市委市政府推动文物、古建筑保护不遗余力,传承历史文脉一以贯之,为福州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当时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率先在地级市中开创了“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设立了一个文物局;组建了一支考古队;颁发了一颗印,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建设要征得文物部门用印同意;每年拨付100万元文物保护经费。

当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福州相继修复了闽王祠、华林寺、琉球馆、林则徐纪念馆等;对陈衍、陈若霖等64处名人故居,在全国首创实施了挂牌保护;将林觉民、冰心故居保护下来、进行修缮,作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王宁表示,近年来,福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思想,抓好名城、街区、风貌区、历史建筑等保护修复,初步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2012年,福州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2017年4月,福州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部署文物、名城保护工作,增设专家委员,为高水平、精准化推进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留住千年文脉,让历史遗存不会流失

如果说每座古建筑都是一个灵动的音符,那么,一片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一段富有生命的乐章。“福州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令人印象深刻,每个古街区都显示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参观完福州鼓岭古街和三坊七巷街区,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苅谷勇雅先生这样赞许。

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福州部署由各县(市)区分别选择一片能够反映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脉传承、文物历史的古建筑集中区,各打造一片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城市印记。目前,全市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正有序推进。

在号称“半部中国近代史”的三坊七巷,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留下了大量明清古建筑。经过近年来的保护修复,三坊七巷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成为福建福州的一大亮丽品牌。结合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福州推进鼓岭古街、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复,让宜夏别墅、万国公益社等300多栋风格各异的古厝重焕光彩。在“闽商精神”重要发祥地的上下杭,当地保护修复了采峰别墅、古田会馆、建宁会馆等一批老宅楼阁,再现了“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古韵风貌,续写了千年商埠的兴盛繁华。

福州还重视推动古村落、古庄寨的保护利用。全国最大的古民居单体建筑“宏琳厝”、大型古民居群落“三落厝”、闽中土寨堡“爱荆庄”、名人辈出的“梁厝村”等地,经保护修复之后,都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胜地。

保护文化生态,让非遗载体不再流浪

在烟雨朦胧的三坊七巷水榭戏台,闽剧、福州伬唱轮番登场;在朱紫坊古民居,工艺师展示着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前来参观的论坛嘉宾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这里不仅是里坊制度活化石,也成为闽都文化传承发扬的窗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张之平曾参与了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工作,她欣慰地说:“三坊七巷不但把古建筑保存了下来,还让当地的非遗走进古建筑,使历史文化生态活起来、传承下来,功德无量。”

非遗“住进”古厝,让非遗不再流浪,有了扎根的“家”;古厝有了非遗,让古建筑不再寂寞,更添生机。福州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在修缮后,深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通过老字号、老故事、名人轶事,使物质载体得以“活”起来。南公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中外商贸文化交流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闽侯县林柄村古厝李宅打造“书院”空间,开展国学活动,为村民、游客提供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百年古厝成为有书香、有颜值、有乡愁的地方。许多文化街区还结合当地民俗节日,举办中秋摆塔、重阳登高、拜月、妈祖巡游等特色民俗活动,让历史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延续传承。

始终坚持历史与现代相统一、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统一、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新时代里,福州古厝正焕发迷人的光彩。本月初,福州成功获得了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权。这是时隔16年后,世遗大会第二次在我国举办。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使命。”论坛期间,数十个与会城市发布《“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福州宣言》,共同呼吁加强古厝保护和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文化的“根”,留住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全力保护好名城、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古建筑,努力让古建筑在有福之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王宁这样表示。

(光明日报福州7月28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9日 01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