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祁兴磊:培育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一牛
2019-08-16 16:02:1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再苦再难,也要培育出肉牛新品种,给乡亲们找一条致富门路。”这是祁兴磊最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今,58岁的他在基层岗位上坚守了37年。其间,他干了3件事,每件都很“牛”。 祁兴磊带领团队历时21年,主持育成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填补了我国肉牛品种空白。紧接着,他又在“怎样才能养好”上继续发力,用10年时间总结出不同性别牛和不同用途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编制出夏南牛国家标准。 最后一件事是他正在干的事。这位河南省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的农业推广研究员正带领团队攻关培育肉用性能更好的夏南牛无角新品系。“再给我2—3年时间,我肯定能干成!” 在“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典礼现场,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最基层技术人员用最传统的方法培育而成” 1980年,祁兴磊邻村的大叔牵着家里唯一一头瘦弱的病牛慕名找到这个学牧医的大学生,面对大叔恳求的眼神,刚上大学一年、只接触基本知识的祁兴磊无奈地摇了摇头。两天以后,大叔的牛死了,他的家人围着牛哭了好久。 “我当时整宿睡不着觉,那情景一遍遍在我脑子里闪过。”祁兴磊回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学精养牛技术和给牛看病的本领。 1982年,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留校任教和在驻马店市从事行政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河南省泌阳县一个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 1986年以前,祁兴磊主要做兽医工作。泌阳县很多农户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养牛。“我逐渐认识到,一个人穷尽一生能医好多少牛?只有培育出不易生病、肉质好的牛才会让更多的农户富起来。” 1986年,祁兴磊在单位支持下,联络了几位有同样志向的技术人员,开始了黄牛改良肉牛的试验。 此后,祁兴磊就跟上了发条一样。导血育种、普查测量、统计分析……他扎进农村,头上是下雨漏水的房顶,手旁是熏眼睛的油灯和蜡烛,他的三餐经常是方便面、干馍甚至凉水。 10多年过去了,技术攻关组的人员几经调整,年龄大的离开了工作岗位,感到枯燥无味的换了工作。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而祁兴磊一直都在。 多年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2007年6月,农业部发布公告,宣布夏南牛在河南省泌阳县诞生。2008年,农业部把夏南牛定为唯一在全国推广的肉牛品种。当时评审专家十分感叹:“这是最基层技术人员用最传统的方法培育而成的。” 为获得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祁兴磊的足迹遍及全县2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的沟沟坎坎,行程10万公里以上,磨坏30多双鞋,骑坏13辆自行车。测量黄牛时遭受过多少次牛踢,他自己也记不清,只留下身上一块块永久的伤疤。 “夏南牛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养牛就像养孩子,生只是开端,育才是重点。”祁兴磊随后又开始埋身于夏南牛饲养配套技术的研发。 “夏南牛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这是祁兴磊用12年时间践行的一句话。南到广西来宾武宣县、北到黑龙江哈尔滨市,祁兴磊都前往教授养殖技术,从不嫌远、不嫌麻烦。 在祁兴磊的推动下,夏南牛产业化开发成为泌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至2018年底,夏南牛主产区的存栏量有60多万头,已向全国27个省市区推广200多万头活体夏南牛、800多万剂夏南牛冻精。泌阳县2018年牛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众多成果的背后,是祁兴磊的一颗赤子之心。他放弃了4次提职升迁的机会,多次拒绝下海经商的邀请;2008年,他将个人获得的政府10万元表彰奖金交给了单位;2010年,他把自己创办的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无偿捐献给政府,现公司资产总额7000余万元,已成为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 祁兴磊还是个“贪心”的人。11年前,夏南牛诞生的第二年,祁兴磊团队就同期开始培育夏南牛无角新品。新品系体长比夏南牛大15公分以上,生产高端牛肉能力提高10%,每头牛预计可增加2000元以上收入。 如今的他正将满腔热血投注到新品系的培育研究中,一如既往。正如2009年他获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的颁奖辞——“守得时间的寂寞,耐得名利的诱惑,纵然黑发变皓首,无悔青春付群牛。” |
相关阅读:
- [ 08-12]江西:至明年底培育10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钢结构企业
- [ 08-09]中国商务部:加快培育平台经济 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 [ 08-06]为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培育强大新动能——做好扩大消费需求的事
- [ 07-20]加大投入、培育传承……他们这样保护非遗
- [ 07-10]广西“千企技改”培育行业“小巨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