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京津冀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如今变成了聚宝盆!是啥把沙漠变良田?
2019-08-17 16:40:38 来源: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王培欣 王培欣 |
在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腹地,光伏电站眼下不仅在发电,还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庄稼地和养殖场。 昔日贫瘠的沙漠,如今成为聚宝盆,在当地,老百姓还把把光伏电站称作“庄稼守护神”。 昔日沙尘暴的“源头” 如今光伏电站改变气候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总面积有1.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上海市的大小,其中流动沙丘就超过六成。这片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在六级风力的作用下,这里的黄沙一夜之间就可以抵达北京。在过去很多年,这片沙漠曾经是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罪魁祸首。 三十年前,这里的百姓常年笼罩在饥饿和贫穷的阴影之中,不仅种下去的庄稼难以成活,就连居住的房子,也不得不在风沙的侵袭下一挪再挪。 2019年8月初,《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库布齐沙漠发现,库布齐沙漠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已经从荒漠变成绿洲。不仅如此,在沙漠腹地,一座占地五万亩的光伏电站格外显眼。 进入光伏电站,记者看到光伏板下面到处都是四处溜达的鸭子和大白鹅。这些家禽的主人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独贵塔拉镇村民,杨凤祥。 现在这个光伏电站就是他的庄稼地和养殖场,杨凤祥说,他现在在电站养了六、七百只家禽,之前已经卖了一千多只。 杨凤祥祖祖辈辈生活在库布齐沙漠边上,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刮大风,就到处都是沙子。刚刚播下的粮食种子,不是被吹跑就是被沙子掩埋,根本长不出来。杨凤祥曾经养的几只羊,也因为饲草匮乏而骨瘦嶙峋,一年到头的日子都得看狂风和黄沙的脸色。 光伏电站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乡亲们在这个电站里可以种庄稼、搞养殖,而且不交水电费和地租,只要平常帮电站照看一下光伏板就行。 库布齐沙漠年日照量超过3100小时,虽然是发展光伏产业的好地方。但是对种庄稼的农户来说,这样长的日照时间就意味着干旱和颗粒无收。 杨凤祥之所以能种出这么多种蔬菜,是因为光伏板可以遮阳,水分蒸发量减少了,而平时清洗光伏板的水刚好可以用来浇地,同时平整土地的时候,混合了红泥的沙地可以使植物根系稳稳扎在地里。 2017年到现在,杨凤祥还种植了150多亩玉米。不仅如此,养殖的家禽能够吃掉田间的杂草和害虫,又增加了一份收入。加起来每年的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是过去外出打工的五倍。 据库布齐沙漠光伏电站站长,田俊廷介绍,库布齐沙漠光伏电站的光伏板是2017年安装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可以追踪阳光的单晶双面组件,它会根据阳光东升西落而转动,也是整个电站唯一一种可以双面吸光发电的光伏组件,发电效率比其他区域要高三分之一。除了眼下这五万亩,还有五万亩正在建设当中。 除了将板下的土地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玉米和苜蓿,他们自己也种了不少甘草。甘草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根瘤菌,可以固化空气中的氮,增加土壤肥力。 光伏板组件供应商 李沣:我们在架设电站之后,对于当地的温度、风度、蒸发量,还是有一些很好的促进,也利于植物生长。2014年我们就开始去观测,在荒漠和沙漠上面的组件项目下土壤的变化。就拿库布齐为例,今年的蒸发量减少了800毫米。第二风速会降低,可能每秒会降低1到2米左右。 上午十一点,光伏板下的地面温度仅有17度,而没有光伏板遮挡的地面温度接近40度。而且,光伏板下的甘草长势旺盛,没有光伏板遮挡的甘草有些矮小稀疏。自从有了光伏电站和电站里的这些庄稼地,这里的小气候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内蒙古有全国面积第二大的沙漠地貌,正因如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沙尘暴的起源地之一,沙漠周边的老百姓也一直面临着沙进人退的尴尬局面。而眼下,在内蒙古的沙漠里,“光伏+”成了一个时髦的新词,在距离库布齐沙漠两百公里的乌兰布和沙漠光伏产业园里甚至还养上了蚯蚓。 磴口县紧邻乌兰布和沙漠,全县有70%的土地面积是沙漠,整个县域饱受风沙侵害,在磴口县流传着一句谚语“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小风难睁眼,大风埋人脸。”,庄稼是种不活的,而且刮起风来,整个天空都是红色的。 2015年,磴口县发展光伏治沙,引来了几家投资光伏和治沙的企业,建成了如今的治沙产业园。 沙漠里养蚯蚓,这个大胆的项目,就是光伏设施农业园区总经理李虎引进的。2016年,李虎建了一百多个加固大棚,在大棚顶部装满了太阳能光伏板。 光伏设施农业园区总经理 李虎:光伏拿地都是一些沙荒地,沼泽地、盐碱地,把这些土地改良了,最后都变成好的基本农田。我们养蚯蚓,蚯蚓是循环农业,蚯蚓吃的是畜禽粪便和秸秆,产出来的是蚯蚓和蚯蚓粪。 蚯蚓的生长环境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在光伏大棚下面,夏天可以把阳光遮住,蚯蚓不会被晒死。冬天又可以把温度保住了,大棚对湿度温度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李虎最看重蚯蚓粪对土壤的改良,经过三年的尝试,他已经用蚯蚓粪和牛粪混合泥沙的土壤种出了不少鲜花和蔬菜,现在基本上开始盈利了。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短短几年时间,磴口县沙区就聚集了众多企业,光伏项目在乌兰布和沙漠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单一发电向光伏设施农业、光伏治沙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已成为磴口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半小时观察: 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地为粮之本。要想多打粮食,就必须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近年,我国的荒漠化治理显著成效,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治理的同时,人们也一直在探索荒漠土地的种植利用,光伏电站长庄稼,让沙漠变成良田,就是这种实践的有益探索,我们希望类似的实践再多些,它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更平添一份保障。
|
相关阅读:
- [ 08-16]京津冀首个省界收费站开始拆除改造
- [ 08-12]京津冀台中学生教育论坛在河北石家庄开幕
- [ 08-03]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河北沧州: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 [ 08-02]京津冀法院跨域立案实现全覆盖
- [ 08-02]8月中上旬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有臭氧污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