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看视频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美丽中国的建设赓续奋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发展时期。此次,光明网推出“奋进的中国精神”系列特别节目,以微视频的形式深刻讲述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奋斗事迹,传递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出的奋斗担当,感知奋进的中国精神。 本期,我们走近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看他们书写的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南缘。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的6位老人为了保住家园向荒沙发起了挑战。 八步沙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这里作为荒漠化土地开发试点向社会承包,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汉第一个站出来,和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元5个人在合同上按上了红指印,以联户的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说干就干,六个人把铺盖一卷、干粮一带,就进了沙窝子。几经艰辛,终于在沙窝窝里种上了将近1万亩的树苗。可第二年春天的两场大风就把一半的树苗刮断了。 “沙漠上光秃秃的,风沙一大小树苗就被刮起来了。(当时)百分之五六十的小树苗都被刮掉了。我去跟林业部门汇报这些事情时说,这是天灾这没办法,但是我们自己想办法慢慢地栽。沙漠上那些有草的地方树就能成活,所以我们一棵树一把草,压住黄沙防风掏,最后我们成功了。”张润元说。
在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中,郭朝明的儿子郭万刚干的年头最长。 郭万刚说:“看着亲手种下的树木渐渐长大,小树苗变成了大树,就不舍得走了。就这样,我和老人们坚持干了30多年。没想到通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古浪县的风沙小得多了。” 这一干就是36年。在郭万刚等第二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八步沙已经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八步沙治理好了,治沙人也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治沙经验。2003年开始,“六老汉”第二代人主动请缨,先后承包了黑岗沙、麻黄塘治理任务,还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甘武铁路、甘肃省道等植被恢复工程。 郭朝明的孙子郭玺是八步沙“六老汉”第三代治沙人,2016年他进入治沙队伍。 “我种树是从零开始的,跟着他们学。我栽上一棵树就是一棵树,为自己的家园做一点贡献,也是微不足道的。”郭玺说。
就这样,38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让荒漠变成了绿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