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春蕾女童”的光阴故事
2019-09-18 19:48: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我有一个梦想,透过夜的屋顶看见漫天的星光;我有一个梦想,清晨第一缕阳光送我走进课堂。终于走在了上学路上,我愿大声呼喊,并听见爱的声音不断回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实施“春蕾计划”30周年。1989年, 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女童助学公益项目“春蕾计划”。30年来,“春蕾计划”以女童助学为核心,延伸到职业教育、女童保护、青春期守护、留守儿童亲情陪伴等;30年来,一大批“春蕾女童”成长成才,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出彩人生,并将爱心接续传递。 凤桂鲜:从“红瑶女童”到广西红瑶族第一位女教师 凤桂鲜(中)担任“春蕾女童班”班主任 漫山遍野的鲜花,女孩子们的歌声响起:“十二样的藤呀,依啰喂依啰喂,你说哪一根最长,我说什么都比不上武警亲人的情谊长……” 他说:“我叫何方礼。1992年,我还是武警融水中队的一名战士。那时,我每月21元的津贴分作3份,8元寄给妹妹当学费,8元寄给“红瑶女童班”的学生,5元留给自己。一年又一年,像我一样,战友们把爱的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了下去……” 她说:“我叫凤桂鲜,1989年,在社会各界和武警融水中队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红瑶人聚居的白云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免学杂费的‘春蕾女童班’,这里是改变我们命运的起点……” 是“春蕾计划”,让武警战士和“春蕾女童”有了交集。凤桂鲜的光阴故事是这其中生动的一个。 武警战士何方礼(中)和“春蕾女童” 1980年,凤桂鲜出生于广西融水县白云乡瑶口村。从小放牛、砍柴、绣花,过节就去串山寨,参加芦笙大会,长大了就嫁人。这是当地女孩的人生轨迹。 1989年9月,凤桂鲜和村里的10余名女童进入融水县白云乡中心学校举办的第一届“红瑶女童班”,成为全村有史以来第一批上学的女童。 “女童班”的生活给凤桂鲜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第一天上学,老师不但发书发课本,还发了一套漂亮的衣服。第一次上体育课,凤桂鲜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老师送她去医院,帮她付了医药费,还带她去家里吃饭。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温暖着凤桂鲜的心,她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老师。 作为第一批毕业的“红瑶女童班”学生,1997年,凤桂鲜考上了融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女子边师班。2000年,凤桂鲜学成回到乡里当上一名教师,成为了广西红瑶族的第一位女教师。 凤桂鲜说:“30多年前我从这里出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我再回来,坚守在这里,就是要带着一代代‘春蕾女童’走上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的道路。” 王福美、吉地莫史刘:不约而同回到家乡大凉山 2019年,在“春蕾的故事”分享会上,王福美(右一)、吉地莫史刘(右二)、见到了她们的资助者周洁冰女士(左一),深情地向她敬上一杯苦荞茶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地处川西南的大凉山腹地。1992年,由中国儿基会发起的“春蕾计划”,决定把布拖县作为试点县,分别在特木里小学和西溪河中心校开办两个“春蕾计划”试点班。王福美和吉地莫史刘是试点班的同学。 “我们有了课桌椅、校服,宿舍的被褥都是新的。”吉地莫史刘回忆。那时,吉地莫史刘在家看书点煤油灯,有时煤油灯没油了,爸爸烧火,她就借着火光看书。 “我小学辍学在家里待着,还订了娃娃亲,差一点就嫁人了。”王福美说。那时,王福美边带弟弟妹妹边上学。弟弟妹妹哭闹,她就在教室外面哄,哄好了再回到教室听课。 在“春蕾计划”的帮助下,吉地莫史刘和王福美完成了学业,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大凉山深处的布拖县——她们成长的地方工作。 2019年8月的一天,已是拉达乡副乡长的王福美开车通过狭窄的盘山公路,前往平均海拔2700多米的博石乡工作。“2016年以来,村里的水泥路都是我盯着修起来的。路通了,粮食、牲畜就可以用摩托车送下山卖了。”她说。 此时,布拖县特木里小学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吉地莫史刘老师的学生都喜欢她。五年级的英英说:“吉地老师是大家的榜样,班里有一大半的学生以后想当老师。” 两个回到大凉山的人在一起,常常谈到未来的计划,她们说自己没有什么大的抱负,就是想为村民、为孩子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其实改变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春蕾计划”实施30年来,“春蕾女童”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爱与希望在大凉山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生生不息。“春蕾计划”不仅托起人生出彩的梦想之翼,还托起一个民族的美好未来。 玉卓玛:从“蓝天春蕾女童”到实现当空军的梦想 空军干部玉卓玛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每当唱起这首歌,玉卓玛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1988年,玉卓玛出生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纳木错乡色德村。她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去世了。母亲去世前,把玉卓玛托付给了自己的妹妹。虽然姨妈家并不富裕,但把玉卓玛当亲生的孩子去疼爱。但是无奈姨妈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为继,很难送玉卓玛去上学。 1995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蓝天春蕾计划”在西藏实施,该计划由空军部队捐助支持。玉卓玛所在的当雄县在龙仁乡开办了“春蕾女童班”,可以减免学费。姨夫把玉卓玛送到了“春蕾班”,她成了“蓝天春蕾女童”中的一员。 “有空军的叔叔来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好多衣服。” 玉卓玛永远忘不掉在“蓝天春蕾女童班”的日子。此后,在社会的关爱下,玉卓玛茁壮成长。2007年,她考入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文秘专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008年暑假,玉卓玛在西藏当雄县曲登二村牧区义务支教。2009年寒假,她参加了“雪域天使情系灾区”活动,到当雄县格达乡地震灾区进行“三下乡”服务。玉卓玛为牧区的孩子们讲述外面的新鲜事,为他们描绘一个广阔的世界。 2011年,大四临近毕业时,玉卓玛带着儿时的心愿和美好记忆,报名参加了部队考试,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空军干部。入伍后,玉卓玛发挥文艺特长,用藏族歌舞给高原官兵带去欢乐;在部队开办藏语补习班,讲解藏语藏俗,不断增进军民融合。玉卓玛还长期资助5名驻地周边的贫困儿童,和战友们筹建了“爱?梦”春蕾基金,帮助贫困儿童一直到他们完成最高学业。 玉卓玛动情地说:“你听过花开的声音吗?我就是开在高原上的春蕾之花。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在黑夜里都能看到星光,都能像我们青藏高原的格桑花一样绚丽绽放。” 房卫萍:从首届首都“春蕾班”女孩到研究所工程师 工程师房卫萍 房卫萍1983年出生于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民家庭。现在是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焊接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 1997年,父母靠微薄的收入供房卫萍完成小学学业。就在她要和校园告别时,“春蕾计划”在当地实施。房卫萍加入了首届首都“春蕾班”,走出了大山,来到北京171中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 房卫萍是北京171中学“春蕾班”的班长,她全心全意为集体、为同学做事。周末和节假日,房卫萍组织同学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走上街道打扫卫生,她还拿出自己打工挣的钱救助白血病人。房卫萍荣获了“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03年,房卫萍考入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工业大学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在大学期间,她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积极热心地为同学提供服务,还组织同学开展学雷锋等送温暖活动。房卫萍荣获了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0年,房卫萍研究生毕业,到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间,她完成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荣誉。 房卫萍说:“‘春蕾计划’救助了我,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我,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李永花:从山村小女孩到中国志愿者 李永花在图书馆 李永花出生在青海省民和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地教育资源匮乏,有一些女孩辍学了。幸运的是,李永花所在三年级的所有女生受到了“春蕾计划”的资助,上学费用全免。 “我们高中考到北京大学的一个学姐来看望老师,在我们班做了分享交流。她讲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藏书浩瀚的图书馆、北京大学的美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精彩又自由,这一切深深地吸引和鼓舞了我。” 李永花还记得第一次听说北京大学时,心中升腾起的奇妙感受。 在“春蕾计划”的资助下,李永花念完了小学、中学,并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上大学后,李永花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冒着大雪去做‘西部温暖计划’的志愿者,把募集的书籍和物资打包整理,发往西北边陲的小学。做完活动回宿舍的时候,半个裤腿都被汗水浸湿了,又累又冷,但是心里感觉特别满足。”李永花说。 北京大学赋予了李永花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大的思考力。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土耳其攻读研究生。 2017年7月,李永花作为中国志愿者,到土耳其东南部一所孤儿院开展文化交流和教育活动。在她和同伴的努力下,15岁的莎拉自学中文,期望有一天到中国看看;12岁的苏阿德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老师。当李永花要离开土耳其时,孩子们用彩色画笔画出长城,用中文写下“和平”。这让李永花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我完成了中国志愿者的使命,向孩子们传递了‘春蕾’的力量。” 2019年,李永花成为了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土耳其语系的教师。 这样的“春蕾”故事还有很多…… 兰芝琳,在“春蕾计划”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卫生院产科医生 于国文,出生在江苏南京山区的农民家庭,获得“春蕾计划”的资助,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毕业后,成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肖娇,1993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一个小乡镇,获得“春蕾计划”的资助,考入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春蕾计划”是温暖的力量,它汇聚了千千万万人的爱心,让贫困女童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30年来,从发起时23名爱心人士、27家单位捐赠,到目前超过2784万人次、750余家单位(企业)支持,累计筹集社会爱心捐款21亿元,资助“春蕾女童”超过369万人次;30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公益,极大地激发了年轻网友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2700万网友为“春蕾计划”捐款,传统公益项目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些沐浴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的“春蕾女童”,在接续传递爱心的同时,正在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才干,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记者解琳) (责编:段晨茜、闫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