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问答: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2019-12-05 16:19:2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对全会《决定》进行了全面阐释,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其中系列文章,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摘选其中内容,推出学习要点问答,以飨读者。今日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要点问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完善和发展了哪些制度? 一是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二是健全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三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四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五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梳理和概括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使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坚持党要管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致力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人民群众满意,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 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和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共同发力一体推进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确保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 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定推进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事工作体制机制; 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目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