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渔民“三变”——鄱阳湖畔转产见闻

2020-01-13 19:31:43 万怡、郭强、程迪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新华社南昌1月13日电 题:渔民“三变”——鄱阳湖畔转产见闻

新华社记者万怡、郭强、程迪

农历小年前,鄱阳湖畔大小港湾内,一条条渔船静静停靠。

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开始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一大批渔民将收起渔网谋求新出路。近日,记者驱车环着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走访发现,有的渔民从“卖鱼”到“卖景”,有的从“上岸”到“上班”,有的从“打鱼”到“护渔”,开始了新生活。

从“卖鱼”到“卖景”

鄱湖农庄、佬俵鱼馆、驴友农家乐……穿行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南矶山乡南湖段,每隔几步就有一家农家乐。

这座鄱阳湖中的小岛上,人们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随着渔业资源的衰减,这几年,当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捕了30年鱼的陈保护把家里的房子改成农家乐,如今靠接待前来观鸟、看湖的游客,年收入超过5万元。“现在办农家乐已成了家里主要收入来源。”他说。

“现在,很多渔民已经从‘卖鱼’转向‘卖景’。”乡干部万辉说,这几年,岛上不仅新修了道路、停车场、公厕等设施,还举办了美食节、藜蒿节、观鸟节等活动,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全乡办起了60多家农家乐,还有40多名带领游客观鸟的“鸟导”。

“春看草,夏看水,秋看芦,冬看鸟。”记者驱车环鄱阳湖走访发现,不少地方和南矶山一样,依托鄱阳湖的湖光山色发展生态旅游,引导渔民从“卖鱼”转向“卖景”。

田园鄱阳湖、忠义文化园、大明花海……在占鄱阳湖五分之一水域的江西余干县,一个个新打造的景区引人入胜。余干县文旅局副局长蔡美芳说:“作为湖滨大县,我们正将目光从鄱阳湖的渔业资源转向旅游资源,力争将‘鄱阳湖’从水产品品牌打造成知名的旅游品牌。”

从“上岸”到“上班”

每天吃完早饭,江西鄱阳县白沙洲乡车门村56岁的渔民范秋旺就和妻子到村外的鄱阳湖湿地公园上班,如今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朝八晚五的生活。

“我在公园当水手,负责游客安全,妻子当保洁员,两个人加起来每月有4000元收入,和过去打鱼差不多,但比打鱼轻松!”范秋旺说。车门村村支书范华有介绍,依托附近的湿地公园和景区,如今村里共有七八十名渔民转产,成为水手、保洁员、保安、服务员等。

随着禁捕的实施,越来越多渔民和范秋旺一样,上岸后变身“上班族”。

鄱阳县双港镇长山村58岁的渔民杨志明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儿子和儿媳过去也在家打鱼,如今在南昌一家电子信息企业上班,每人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

从“上岸”到“上班”,渔民的生活变得更稳定、更舒适。

见到余干县康山乡渔民袁锦海时,一身保安装扮的他正在忠义文化园景区值班。“我在湖上打了25年鱼,过去一天能打五六百斤,现在最多一百斤,挣得越来越少。”袁锦海说,担心以后无鱼可打,2018年,他到景区找了份工作,如今月收入近4000元,还有五险一金,不仅旱涝保收,老了还有养老保险。

从“打鱼”到“护渔”

在长江和鄱阳湖交界处的江西湖口县,渔民张传国的渔船早已不再捕鱼了,撒了半辈子的渔网也收了起来,如今的他是一名长江江豚巡护员。

“打了几十年鱼,现在我们是在还‘生态债’!”前几年,张传国自愿报名成为湖口县江豚协巡队的队员,协巡队中多数人和他一样世代以捕鱼为生。“我们每周巡护不少于5航次,一旦发现偷捕、采砂、排污等行为,立即向渔政部门报告。”

记者在鄱阳湖畔走访发现,随着各地对渔业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的日益重视,湖区一些渔民不仅收起了渔网,还转而开始保护起渔业资源。

几年前,鄱阳县12个湖区乡镇成立了12支护渔生态志愿队。在每年禁渔期内,志愿队队员每天对辖区湖面进行日常巡护,养护湖区渔业资源。

“我们全县110万亩水面,但渔政执法人员仅10人左右。”鄱阳县渔政局局长刘英才说,禁捕后,当地准备吸纳一批渔民成为巡护员,让捕鱼人变身护渔人,既解决部分渔民就业,也弥补渔政部门执法力量不足问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