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产业闯出一条脱贫路(新春走基层)
2020-02-02 16:25:14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1月20日,正值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城西太行山深处的顾家台村。这里到处呈现着喜气洋洋新景象:村口道路两侧,大红灯笼、中国结高高挂,村里临街院墙上粉刷着具有年俗气息的新春标语。再往村子里走,就会看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能真切感受到大家对新年的期盼和美好日子的向往。 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了顾家台村访贫问苦。 “俺永远忘不了,7年多前总书记顶风踏雪来俺家嘘寒问暖的情景。”年近七旬的顾成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脸上那亲切的笑容。“那天他拉着俺的手,详细询问俺一年下来收成咋样,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看病方便不方便,更关心俺们在脱贫路上还有哪些困难。” 2012年,顾成虎还住在土坯房里,冬冷夏热,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到处破破烂烂,家里就没个能下脚的地方。”回忆起当年的日子,顾成虎忍不住感慨:好在穷日子到头了,好日子来了! 在顾成虎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记者看到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他拉家常的照片。与照片里相比,这几年,顾成虎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土坯房,搬到了现在的新民居;从当年全家全年总收入三四千元,到现在三四万元;从过去过年时锅中的馒头咸菜,到现在年关花生、瓜子、水果等年货储备充足……过去的穷困面貌踪影全无,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当时总书记告诉我们,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顾成虎激动不已地说,“现在我想向总书记汇报:请总书记放心,我们现在的生活美着呢!” 富起来的不止顾成虎一家,整个顾家台村都在奔往小康的路上拼搏奋斗。 如今,宽广平坦的水泥路、干净的公厕、齐整的路灯、冬暖夏凉的新民居,成了顾家台村人的“标配”。与前几年相比,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除了村容村貌与之前比大不相同,顾家台村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特色致富的新路子。这几年,顾家台村男女老少撸起袖子加油干,扶贫产业一个接一个应运而生——搞食用菌大棚、发展林果业、旅游业、还办起了箱包加工厂,平静的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现在大家伙守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2016年,顾家台村在国网阜平县供电公司支持下,扶贫攻坚电力配套工程绿色通道正式开通,仅用45天就完成建造了食用菌种植全电产业园区。在灭菌、净化、培育、冷藏等一系列电气化设备的支撑下,园区每天平均生产10万个菌棒。 马秀英就是食用菌种植全电产业园的受益者。她从原来的家庭妇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家庭收入由原来一年不到三万元,到现在仅大棚一年进账就超过六万元。马秀英掩饰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生活变化太大了。”对于顾家台村里的人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 如今,顾家台村22户村民承包了50个大棚,仅此一项,就可以带来超过百万元的收入。 顾家台村北侧的箱包加工厂也是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自从2015年9月村里引进后,李瑞凤就与同村18个姐妹结伴同行,就在这座两层楼高的钢结构新厂房里,稳稳走上了脱贫路。 “过日子可不能光指望救济,还得靠自己。家门口开了工厂,既能挣钱养家,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李瑞凤笑眯眯地说。村里开了箱包加工厂后,她第一时间应聘为工厂职工。丈夫下肢手术失败后,干不了重的体力活,加上至今仍在上学的女儿,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但是她毫无怨言:“好的生活,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从开始对工作内容完全不了解,到现在成了厂里的“技术小能手”。现在,她一个月能拿到1700元工资,除此之外,还有全勤奖和食物补助。李瑞凤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丈夫医疗能报销,孩子上学有补助。有政策兜底,过好日子不愁!”李瑞凤满怀信心。 脱贫不是终点,奔小康才是目标。 “下一步就是把收入如何保持下去,并且有提升。”现任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说,“一是关注这些刚刚脱贫的家庭,重点关注人均年收入五千块钱左右的家庭,在政策上进行保障。第二就是要关注低保户,社会兜底的政策不能变。接下来,主要是防返贫,由过去的精准脱贫向精准的防返贫转变。”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如今,顾家台村正谋划下一步发展,村里也制定了新的三年和五年规划,争取今年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陈国和村干部商量,要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增添生产设备,带动更多村民奔小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