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新华网评:补齐“三农”短板 提高小康成色

2020-02-08 13:02:01 毛同辉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毛同辉

日前,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完成这个目标任务,“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补短板,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靶向治疗”。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短板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8个方面的短板,围绕这些具体要求,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项抓好落实。

补短板,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强化“人地钱”要素保障上,针对优先保障“三农”投入、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推动人才下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等,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比如,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要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任艰务重,战鼓催征,对标对表目标任务,我们要以“靶心不散”的定力、“响鼓重锤”的魄力、“中流击水”的毅力,坚决补齐“三农”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