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昆明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2020-03-03 18:32:58 李双双 来源:昆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原标题:昆明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今天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为导向,扩大法律调整范围,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2月27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56次主任(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云南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又有何新举措?将如何进一步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防线?

现状

144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均已封控

新冠疫情发生后,市林草局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市林草系统涉及防控的干部职工及时到岗到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在防疫工作开始时,昆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管控的公告》,为进一步加强管控,市林草局先后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紧急通知》等4个紧急通知,并对全市野生动物人工驯养单位下发了封控告之书,对人工驯养场所实施隔离封闭措施,封控了全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等观赏展演单位及野生动物经营场所。

目前,昆明144家合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均已封控。至于何时解除封控,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等待省林业与草原局统一安排。那么,这些场所、单位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主要是用于什么用途?

“昆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里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主要是三种用途:一类是云南野生动物园、云南民族村这样的景区,主要用于观赏。第二类是科研院所,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主要用于科研。还有一种是用于制作野生动物制品,少部分是用于食用。”昆明市野生濒危动植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严管

野生动物养殖培育将“严上加严”

日前,昆明印发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规范野生动植物养殖、培育和经营利用活动;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出售、购买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以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场所及其生存环境,消除危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隐患,营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值得关注的是,对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繁育场所的管理、审核将会“严上加严”。

“各级林草部门将严格审核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繁育场所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证照的合法性及物种来源合法性,取缔非法饲养、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假借人工繁育之名行非法倒卖之实的人工繁育场所。对超越行政许可范围或不满足行政许可条件的人工繁育场所,限期整改,整改后不达标依法关停。”

昆明市野生濒危动植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明确,要清理整治为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发布的广告,取缔悬挂、张贴的“野味”招牌,对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植物等行为监督管理,将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纳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数读

412

只(条)

疫情发生后,昆明各级林草部门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截至2月13日,共收容受伤、迷途野生动物48只(条)、遗弃野生动物29只(条)、昆明市自然资源公安局执法移交动物335只(条)。

410

万元

日前,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向全省82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下达2020年度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经费,共计410万元。

985

公里

疫情发生以来,市林草局组织各级监测站和管理站编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细则,加强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一方面,协调技术力量,开展疫病溯源排查,共采集红嘴鸥血清和咽喉、腔拭子样本60份送检。此外,开展野外巡护,重点巡护区域68个,线路60条,每天巡护里程约985公里。(李双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