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定薪”+“定心”,让乡村振兴成为脱贫致富的“稳定器”
2020-03-18 16:02:28 来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体的两面。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致富创造环境、增强造血功能。也就是说,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就难以巩固。做好两者的统筹衔接,促进扶贫与乡村振兴联动,才能为脱贫致富奔小康装上“稳定器”,提供持久内生动力。由此来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项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使脱贫策略既有现实性,又具前瞻性。 乡村振兴是困难群众的“定薪丸”。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这些人所处区域经济都欠发达,在家门口找工作困难,但一旦“村外的世界”没法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他们的经济主要来源立马就会断掉。就目前来看,受疫情影响,一些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如果不尽快想出办法,那些已经脱贫的很快就会返贫。从治本来看,乡村振兴,让乡亲们在家同样能够就业、挣钱,就可以为困难群众提供“定薪丸”,是困难群众脱贫的“稳定器”。 困难群众“家门口”挣钱,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处理好消除局部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把脱贫攻坚当作一项系统工程,纳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下通盘谋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使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化。注重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入手。立足区域特色,将新兴科技+农业、魅力村镇+农村、脱贫致富+农民,使“三农”问题并轨经济发展,有山依山、有水傍水,最大限度将区域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强大源动力,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有相对牢固致富基础,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是困难群众的“定心丸”。“景是家乡美,月是故乡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何让那些出外打工的“游子”不再“夜半思乡”,怎样让“候鸟”成为恋家的“留鸟”?脱贫后能否不再跟“穷”沾边?同步进入小康后,生活如何过得更好?广大农民,尤其是困难群众心中的这些种种疑问、焦虑和不安,只有靠加快乡村振兴这个脱贫致富“稳定器”才能纾解。 不让“孔雀东南飞”,村庄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才能“拴住”他们的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短板,建立相对明晰的指标和责任体系,不宜大而化之;摸清乡村困难问题和资源条件,规划先行、步步为营;打开大门、敞开市场,把更多的资源、人才引入乡村共襄盛举;把“指导振兴”和“我要振兴”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理事会等的内生动力培养;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乡村精神塑魂促进全面振兴……注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制整合,确保两项工作有效衔接,才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给乡亲们吃下“定心丸”,留住他们的心。 乡村振兴,农民“定薪”又“定心”。只有以乡村振兴为轴,在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串连起来,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为脱贫致富提供“永久牌”的“稳定器”。(乐兵) |
相关阅读:
- [03-18] 【地评线】大洋网评:以“国之重器”战胜大灾大疫
- [03-18]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召开旅日侨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座谈会
- [03-18] 【地评线】西安网漫评:中国担当托起守望相助的抗疫力量
- [03-18] 【致敬暖医】凡人英雄!这些画面不会被忘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