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后的生命托举,我们不离不弃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2020-03-25 16:47:4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这一路,我们曾携手并肩,用汗和泪写下永远,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光辉岁月……” 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已经持续战疫近两个月的各地援鄂医疗队开始分批撤离。而留下的医务人员,更多的人,正奋战在重症病区,与死神做最后的较量。完成这场更为艰辛的生命托举的人,更值得我们呵护。今日所有的伤痕累累,明日都将是你不朽的勋章。 一个个生命的挽救,赠与患者的是希望与重生,留给白衣战士的,却是长久的牵挂与不舍。我们祝福所有人安康,也祈愿再无疫病降苍生。 3月21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多云 徐一璟 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护士 趁着月色,我们踏上了夜班的路。 上车时,一如既往地与公交师傅互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这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看着师傅带笑的眼睛,我心里暖暖的,又非常不舍,因为这是我最后一个班。最后一次乘坐这辆车,我努力地记住这位师傅的模样,心里默默说了一声:谢谢您! 车离开的瞬间,我习惯地抬头望向驻地酒店,只见队友们站在窗前用手电筒向我们挥手。那意思是在叮嘱:“站好最后一班岗”。 凌晨一点,病人已经熟睡,我们和上一班的队友做完交接,他们临走前留下一句:“最后一个班,加油!”在这里度过了几十个日日夜夜,看着病人逐渐减少,而我们也到了离开的时候,"最后一个班"这几个字沉甸甸地落在心里。 嗯,最后一个班,我们一定会加油。 病区的13位病人生命体征都非常平稳,最后的4个小时,在这寂静的夜里过得格外快。30床病危的老爷爷得知自己要被转院,非常难过,他在枕头底下压了一张纸,上面记录着每个照顾过他的医护人员的名字,生怕忘记了谁,一笔一划都流露出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看着各种医疗器械,想起大家忙碌工作的身影,一幕幕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飞速闪过。顿时,眼泪模糊了视线。 这,是我们曾经并肩作战的地方。这,是我们曾经挥汗如雨的战场。真的即将离开的时候,心里都是不舍。 接班队友走进来,我们进行了最后的交接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法和叔叔阿姨一一道别,只能再看一眼那一间间熟悉的病房,以及那一张张病床上熟悉的面孔。 前往驻地,沿途看着武汉的夜景,每一个高大建筑上都滚动着“致敬白衣天使”“武汉必胜”“中国必胜”的灯光字幕。这是武汉人民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凌晨五点多,消杀组的老师们还在驻地帐篷前等待我们归来。无论多晚,无论是否与你相熟,她们始终坚守在岗位,内心满满的感动。 武汉,4年前曾见过你繁盛的样子,如今以特殊身份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这是最难忘的时光。以后我还会回来看你珞珈山上粉红樱花争相绽放,蝶舞纷飞。 武汉,等我! 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3月22日 黄石市中医医院 小雨 程志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3月20日,黄石市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集中转运至黄石市中医医院,大部分综合医院将恢复正常诊疗秩序。一位ECMO患者将从黄石市中心医院转运至黄石市中医医院,此次转运虽然只有9公里的路程,但患者病情危重,转运难度非常大,风险极高,稍微不慎就可能有生命危险。面对此项转运任务,在李卿主任的指挥协调下,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13时30分正式开始转运。一部分转运人员在中心医院,另一批人则在中医院接应。谁负责呼吸机、谁负责ECMO机器、谁负责气管插管、谁负责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监测,都一一分工到位。 接下来,所有参与人员反复确认细节,检查呼吸机每一个参数的设置、每一个药物的泵速,核验氧气压力,配备备用氧气瓶,准备压缩机,查看电梯通道。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安全。 在保证所有准备工作万无一失的情况下,14时20分,我们开始转运患者。搬运患者、调试设备,一切有序进行,救护车一路鸣笛,车内转运人员目不转睛的盯着设备上的参数,十几分钟的路程,大家都高度集中、一刻也不松懈。路上的行人、行车主动让行,保证救护车顺利、快速地通过,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每一分、每一秒。 15时,救护车顺利到达黄石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早已在病区楼下等候,电梯“虚席以待”。 我们用讲机告诉病区内的医务人员:“病人已到。” “马上进入病区。” “收到、收到。” 简短地沟通都是为了转运顺利进行。 进入病区后一切都已备好,大家迅速转换连接,更换呼吸机、泵注药物、开启压缩机、开放管路、评估气道、评估生命体征等等,一切地对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个病人的转运,牵动了许许多多医务人员的心,因为这是生命的嘱托。 班车小哥的微笑伴随了我们50天 3月23日 天津北辰区隔离休整点 晴 王一旻 天津市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时间如水般逝去,返回天津已经一周,在武汉的日子五味杂陈,像是寄自久别故乡的包裹,沉重而珍贵,没有打开的勇气。然而记忆总是令人猝不及防,在最不经意时涌入心里,铭刻在心。 怎么也不会想到,今生第一次来武汉,缘于一场瘟疫。当飞机降落在凌晨空旷的天河机场,我知道,这次是真的踏入了疫区,带着热情,责任,牵挂和忐忑,我们来了…… 日子一天天展开,按部就班,培训,学习,上班,下班,洗手,消毒,医院,宿舍……阴云低垂的天空,不期而至的冻雨,湿冷的灰成了初来武汉的主色。 小哥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抹亮色,地道的武汉青山区人,退伍军人,高大帅气,总是面带微笑,我们都称他为“小哥”,因为他很年轻,90后。 小哥叫戚彪,是公交公司派驻天津援鄂医疗二队的班车司机,负责接送上下班的队员往返于宿舍和武钢二院之间,四小时一班,单程八公里的距离,辛苦,单调。受到疫情影响,小哥也很多天不能回家了,父母妻儿都在家中,直到五十天后医疗队撤离,他和他的同事们才能开始隔离。 朝夕相处,这一切他从未提及,无论深夜还是清晨,上了班车,总能看到他标志性的微笑,还有车里淡淡的老歌,会有温暖袭上心头,驱散满身寒气…… 医疗队的生活保障充足到位,青山人民倾尽全力支持了我们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然而出门在外,总有些小小困扰,小哥就是我们的哆啦A梦。指甲剪,剃须刀片,两包涪陵榨菜,一瓶豆瓣酱,隐形眼镜护理液,甚至摔坏的手机…… 工作很快理顺,患者陆续治愈出院,我们也融入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坚冰正在消融,岁月归于静好,小哥的微笑恰是佐证。 离别同样来的猝不及防,我们要走了,匆忙合影的队伍里,小哥和车队的师傅们都是C位,他们几乎和所有人都合了影,我们相约,秋天在天津相聚。 告别的难舍替代不了回家的喜悦,在那么多笑脸和掌声里,我们记住了小哥转身拭去泪水的背影,也记住了这座城市,武汉,我们生命中有五十天是为你而活的,伴随我们的,还有你的人民,他们普普通通,沉稳大气,带着淡淡的微笑。 青山不改,武汉无恙……… 3月21日 海口 晴 胡馨玥 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 从出征那天开始,便不断有人对我说,英雄,加油。加油,英雄。 我是万万不敢以英雄自居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于我而言,征战湖北,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特有的故乡情怀,更是一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2月14日晚,我来到湖北荆州。当我真正身处这座原本烟火气十足的城市的时候。寒风呼啸,风过之处一片萧瑟。白雪茫茫,雪落之地苍然萧条。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故乡啊,她真的不太好。 大家能够在新闻上看到,一批批支援人员、物资,源源不断的往湖北输送,可是看不到,我的同仁里仍有人需要用垃圾袋绑住双腿充当鞋套。 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刷到,有支援队员心脏骤停,可是看不到,我的同事在出隔离病房后,晕倒在洗澡间,在凌晨4点过敏挂急诊,在防护服里缺氧心率120+,在防护口罩里呕吐,污秽之物糊自己一脸。 我看到,重症病房的战友,马不停蹄的忙碌着。x床病人精神良好,向同事讨了一杯水,热水倒好后,病人说,有点烫,等会再喝。下一秒却病情骤变,抢救无效离世,走时,床头的开水还没凉。哪怕在医疗行业见多了生离死别,可这种心情,不在现场真的没法做到感同身受。 我看到,隔离病房的战友,98年的小护士,从疫情之初开始,轮值夜班,一天接一天,持续一个多月连轴转。夜间天气变化大,稍有鼻塞,便胆战心惊,生怕自己身体有恙,给大家添负担。 我看到,方舱医院工作的战友,从酒店出发到方舱医院要1个多小时。因为要值夜间12点至凌晨4点的班,晚上9点多就需要洗漱出发,直到凌晨5点多,所有下班人员集结完毕,才可一同返程。天快亮了的时候,大家也相互支撑着,睡着了……我看到了很多,我看不到的更多。我体会到的很多很多,我体会不到的更多,更多。 昨天,我们从荆州撤离的时候,警车开路,来往车辆鸣笛致敬,街道两旁市民自发送行,一股荣誉感从心底而生。突然想起大学最后一次班会,被问到以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平凡而不平庸的人吧。但真的是到此时,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依然是一个平凡人,但所做之事让我并不平庸。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原来英雄,不只是金发碧眼,穿着红披风的超人,原来,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也可谓之英雄。 |
相关阅读:
- [03-25] 【湖北救援日记】在雷神山医院“战斗”的40天
- [03-25] 走近四名抗疫一线的“90后”中医师——彰显中医药战疫独特疗效
- [03-25] 【地评线】飞天网评:团结合作是全球战“疫”获胜的利器
- [03-25] 【地评线】紫金e评:用政策杠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