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海报时评:劳动教育让青少年的明天更有希望
2020-03-29 13:05:53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劳动,为成长洒下阳光,给生活带来希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劳动,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其所带来的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并且,通过劳动实践获得的知识,往往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够始终伴随青少年的成长。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凡事预则立,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出台政策只是第一步,要将政策转化为实效,还需上下齐心、多方合力,共同为学校劳动教育“添把火”。 首先,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当增加劳动教育的权重。教学考核关系学校和师生的切身利益,劳动教育与考核关联越紧密,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动力越充足,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越高。《意见》中列举了“建立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的办法,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将老师甚至学校纳入进来,劳动也是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教育课不停留在“课程表”上。 其次,劳动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地适宜,不能“一刀切”。过去的劳动教育,受条件限制,不同年级干同样的活是常有之事,其结果必然达不到应劳动教育应有效果。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以过往为基础,扬其长、补其短。任何教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将好事办好。 再次,加强劳动教育,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教育一根针,串起千条线。加强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实践基地就是劳动现场,只有全社会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开绿灯”,营造出学生参加劳动感到光荣的整体氛围,那么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课也将取得理想效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新时代的大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成长意味着希望。加强劳动教育,让更多青少年深入到劳动现场,劳动必会赋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力量。 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青少年的明天会更有希望,我们的国家也会更有力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