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三势”并起,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2020-03-31 22:59:14  来源:荔枝新闻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战疫情稳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步伐不断加快。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从“云办公”到“云上课”,从智能制造到5G新基建,从助企业化危为机到赋能现代化治理,数字化技术的加速应用成为了抗击疫情的“利器”,为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场仗提供了坚实保障。经过抗“疫”这一特殊时期的洗礼,数字经济强势赋能、顺势“补位”、蓄势崛起,必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强势赋能,数字经济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随着数字化抗疫全方位上线,数字经济在抗疫中作用明显,成为促进复工复产的“加速器”。疫情中,虽然有不少企业停工停产,但线上业务却迸发出强大活力,与数字化相关的诸多板块更是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制造业一线,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能制造,复工复产的速度明显加快;“云签约”“云招标”“云面试”“云会商”“云培训”等云上协同实践蔚然成风,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等模式更是成为数字经济的新亮点;受疫情影响一度遭遇“滞销”的农产品,也借助数字技术迅速打开市场通道……这些都是数字技术赋能复工复产的一个个真实写照。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企业复工复产不断加快,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98.6%,中小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76%。可以说,数字经济强势赋能,为千千万万共同抗疫的群众构筑了坚实的“大后方”,让我们用“大数据、网格化”方式精准防疫的同时,能更好地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顺势“补位”,数字经济为稳就业创造更多空间。在战疫进行时,数字经济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消费大增,为稳就业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成为保民生最重要的依托之一。为配合有序返岗和复工复产,一些数字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了一大批具有灵活机动特点的新就业岗位,对稳定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暂时停业的传统餐饮企业与新零售门店“共享员工”,灵活用工体现了线下线上强大的整合能力和效率;电商平台和外卖送餐送货快递业的持续运行所带动的数量稳定的就业,成为抗疫特殊时期的就业兜底“稳定器”……“线上卖货”“云端办公”“码上防疫”成为疫情之下的新趋势、新热点,足不出户便能“上岗就业”则成为特殊时期的一道温暖风景。疫情期间,数字经济顺势“补位”,在防疫抗疫中显示出强大的成长潜力,不仅为其进一步发展赢得了契机,也为创造更多就业奠定了基础。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数字经济稳就业功能必将进一步凸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蓄势崛起,数字经济让高质量发展步履更坚实。近年来,我国已迈入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面对疫情大考,从中央部委到地方,频频出台支持举措打造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让数字经济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得益于数字经济,许多企业化危为机,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数字化行业出现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的变化;协同办公、在线研发等软件加速推广,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生鲜电商等行业迎来新一波高潮;无人巡检、无人配送等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VR展厅、虚拟导览成为在线商务远程展示的重要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致贺信时所强调的:“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场阻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数字经济迎“疫”而上、蓄势崛起,不仅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疫性”,更为中国经济开拓了新空间,让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愈发坚实。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虽然疫情对传统消费和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但压力下也蕴含巨大的机遇,拉动后疫情经济发展的“优选项”必然是数字经济。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疫情冲击的“危”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机”,不断挖掘数字经济潜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让中国经济更显韧性和活力,绘就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图景。(王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