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2020-04-01 10:3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特别是当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至关重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必须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的短板。为此,就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应认清“三农”工作的薄弱环节,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第一,健全体制机制。补齐“三农”领域的短板,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一是健全决策机制。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健全动力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改革和创新为基本动力。三是健全协调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压实责任,化解阻力,将改革落到实处。四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各主体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第二,强化精准施策。针对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短板,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引导资金、人才流向农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土地粗放利用、农业生产方式不科学、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现实困境,要求我国必须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要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将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二是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要合理统筹农村环境治理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激发不同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应以农村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分类统筹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通过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农村,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乡镇医院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挖掘并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三,加强组织保障。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解决“三农”短板问题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压实责任,将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此外,还应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张广辉、李梓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