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北京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020-04-21 10:05:14 张景华 董城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历久弥新的爱国卫生运动】

“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使用公勺公筷。”进入4月,结合疫情防控,北京市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从身边小事抓起、从居民家门口抓起、从人居环境抓起,全民动手,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安全的健康家园,把疫情防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爱国卫生运动的好传统好习惯,固化为市民卫生健康公约。

26万人参与“周末大扫除”

正是人间四月天,春暖花开好时节。

4月18日是北京市“周末卫生日”,全市数万名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村民、志愿者一起,撸起袖子、拿起清洁用具,清洁居家环境、公共环境和办公环境,清理庭院内外、楼道等堆积杂物、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向广大市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疾病、科学自我防护。

上午9点多,东城区17个街道的干部居民共同行动,在交道口福祥社区,分头清理小区花园、道路。志愿者和物业公司保洁人员拿起消毒喷壶,集中消杀各条胡同内垃圾桶、下水井、垃圾车、公厕周边及饭馆门前等区域。针对玉河边飞舞的杨柳絮,也进行了洒水消除处理。

东城区天坛街道金鱼池中区社区还专门安排了废品回收活动。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淑英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很多老人家里堆积了一些报纸和废纸盒子,没有地方回收又影响安全,为此我们联系了专业的回收公司,帮助大家进行废品清理。”

据了解,“周末卫生日”北京约26万人参与了“周末大扫除”,发放宣传材料27万份,清运垃圾21万吨,清除背街小巷卫生死角5万余处。

扫除防疫两不误

如今,在北京,“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清洁环境,人人动手”已深入人心,并化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顺义区坚持“双报到”工作机制,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于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始终,全区1.2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村居,开展公筷公勺行动、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云”运动会等,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暖人心的志愿服务品牌,如双丰街道“暖心橙”“寻灯小分队”、空港街道“外籍志愿者”、石园街道“80后义工社”等,以真情奉献、贴心服务为疫情防控下的城市增添了一份温馨。

丰台区将爱国卫生运动与社区防控相结合,全区2.1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参与社区防疫和爱卫活动;与复工复产相结合,发挥楼宇党建和防疫“双楼长”制度优势,指导已复工的664栋商务楼宇积极行动,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活动氛围。花乡草桥社区一名志愿者说:“大家都是自发参与这次大扫除活动,看着干净整洁的小区路面、花坛,心里特别畅快。这也是一种宣传,提高了大家的卫生健康意识。”

疫情期间,北京环境卫生大扫除,除了“搬、抬、洒、扫”常规四步,还额外增加了“擦、喷”两道消毒工序。一些重点脏乱点、卫生死角,以及被举报投诉较多的环境卫生点位,也成为大扫除的重点清扫点位。

让“爱卫”成为生活新常态

北京“周末大扫除”“环境清洁日”关注民生细节,使得停车管理、垃圾分类、背街小巷和院落整治等社会治理难题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城乡环境整治、卫生文明建设与疫情防控有效衔接,为城市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保驾护航。

在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许多社区摸索出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让“爱卫”成为生活新常态。

大兴区庞各庄镇被誉为“西瓜之乡”。作为“首都文明村”的东梨园村,农户们忙里偷“闲”,以自家院落为中心,清扫周围的胡同、街道。在“周末大扫除”活动中,大兴区“周周有主题,日日见行动”。从月初的“清洁环境,文明祭扫”“病媒消杀,预防疾病”,到月中的“拒食野味,文明用餐”“尊医重卫,守望健康”,再到月末的“提升素养,健康生活”,无不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日,海淀区苏家坨镇七王坟村重新修订了《七王坟村村规民约》,正式将垃圾分类纳入进来。七王坟村党支部书记王栋说:“以前村民乱倒垃圾,风一刮塑料袋到处飘,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小孩子也容易闹病。现在有了新规定,大伙儿相互监督,对自己对大家都是好事。”

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北京市日前发布了包括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科学健身等在内的“卫生健康公约十条”。北京市委组织部还向全市党员发出《倡议书》,号召党员行动起来,带动广大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