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深入理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逻辑理路

2020-04-21 11:25:36 李春根 罗家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作者:李春根 罗家为(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西省委党校助理研究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出了“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高度肯定。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家园。深入理解“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科学内涵,需要在理论、历史、实践层面把握其逻辑理路。

理论逻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生动阐释。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从“自然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向“虚幻共同体”演进,最后被“真正共同体”所取代,从而实现每个人在联合共同体中真正获得自由发展。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基础出发,认为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结束了世界各国漫长的孤立状态,但强调,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世界大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根植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同时,这一思想也源于“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天下和合、共为一家”“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达则兼济天下”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这些中国古代先圣先贤的政治思想和价值目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千年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早已深深融入民族血液之中,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中国思想、中国方案、中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融合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往圣先贤的智慧卓识,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历史逻辑:携手合作是人类多次战胜公共卫生危机的有力武器

卫生与健康问题与人类文明如影相随,是一个永恒存在、需要不断破解的难题,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与疾病顽强抗争,与病魔生死较量的历史。在近代以前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之间、世界各国之间、各个民族之间总体上处于相互隔绝、各自孤立、封闭运行的发展状态;卫生与健康事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冲击一般局限于特定的区域,人们往往通过单打独斗与疾病抗争。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相互依存,人类的联系和交流前所未有地加强,世界逐渐联结成一个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地球村”,在卫生与健康问题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回顾历史,从鼠疫到天花,从埃博拉病毒到中东呼吸综合征,从非典型肺炎到新冠肺炎,烈性传染疾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一些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政治经济格局。世界各国在灾难中逐渐意识到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守望相助,凝聚力量共同战胜疫情病魔,并在多次疫情防控和救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雄辩地证明,疫情和病毒没有国界,国际社会集中智慧携手合作是战胜公共卫生危机的有力武器。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公共卫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实践逻辑: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合力筑牢共同防线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百年未遇。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表达了中国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科学主张,并用实际行动有力地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作为,凝聚了世界抗疫运动的共识和力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从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分享到患者救治、疫苗研发等国际合作,从提供医疗物资到派遣专家团队、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援助对象遍布了亚非国家和欧美国家。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打赢世界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坚持多边主义,合力筑牢抗击疫情的共同防线。坚决反对病毒污名化和政治化,树立病毒无国界、合作才有出路的思想共识,消除不必要的政治斗争和舆论战,减少疫情防控力量内耗;不断提升公共卫生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发挥联合国和世卫组织的领导和协同作用,建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新秩序;推进世界疫情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化,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加强科学技术交流和联合攻关,积极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对疫情严重的国家给予一定物资和人员上的援助,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1日 06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