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丨 在ICU,我们是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2020-04-21 22:17:44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作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主任医师蒋东坡 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鏖战,我们圆满完成确诊患者医疗救治任务,陆续离开武汉完成回撤。回想起参加抗疫的点点滴滴,多次在心里自问:我是靠着什么信念和精神坚持到最后的?我想,是军人的使命担当,是军医的大爱无疆。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到达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后,抓紧一切时间建成战时传染ICU病房,其中辛苦艰难可想而知。但大家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硬是完成了任务。 第一周,我每天几乎没怎么休息,困了就靠在墙角眯会。病人亟需收治,在人民群众的生命面前,我们体内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似乎比原来更扛困更扛饿了。但准备工作终于完成得差不多时,我和队友才觉得困乏难耐,累瘫如泥。 2月20日,我带领的重症一科开始收治首批危重症患者,培训、查房、会诊……我每天都像陀螺转个不停。我们是新组建的ICU,担心某些环节尚不健全、担心危重病人病情突然变化,担心……我连续三天没敢回宿舍。天道酬勤,当病人的情况都逐渐好转,我终于可以放心回驻地了。登上班车,驶过武汉长江大桥,已是凌晨。 重症一科,是病毒疫魔最疯狂、死神威胁最严重的高危地带,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前一秒可能风平浪静,后一秒便跌落深渊。留给医生分析判断的时间,常以秒计。我默默地作好表率,冲锋在前,我鼓励队员:“只要我在,你们不用害怕。” 2月23日,凌晨三点,电话铃声在临时值班室里响起。听筒里康军的声音传了过来:“蒋主任,‘红区’值班医生报告,9床目前无创呼吸机吸氧浓度80%,血氧饱和进行性下降,波动在60%范围,极度呼吸窘迫,乳酸增高,情况危急!”我尽量镇定下来,立即指令:“调高氧流量至100%,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气管插管准备,我们马上进去!” 我和医护骨干立即穿戴防护服进入“红区”投入抢救,我结合患者症状和相关辅助检查,判断患者出现了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当务之急就是经鼻腔快速置管、行有创机械通气。而平时普通的操作,此时却成了危险之举,插管过程患者口腔会有大量病毒喷出来,感染风险急剧增加。但患者的氧和指数太低,撑不了几个小时,为了和死神抢时间,我立即让队员将患者推入负压病房,以此降低感染风险。 确认各项条件具备后,我抬起患者下颌,以最快的速度经鼻腔探下支气管镜,清理视野,向声门置入气管导管、调整深度、充气囊,联接呼吸机、固定,一鼓作气。万幸,血氧饱和度开始回升,队员们舒了一口气。调整参数,俯卧位通气,患者被成功救治!我进入缓冲间,脱下已经湿过好几遍的防护服和满是水雾的护目镜,脸上的压痕清晰可见。 从医疗队抽组第一天起,我制定了详细的强化培训计划,从重症监护到新冠肺炎诊治,坚持每天为队员授课。我深知,只有整个团队都日渐掌握过硬的危重症救治专业技术,才能在和死神赛跑的过程中为新冠肺炎患者争取时间。 在“红区”查房时,经常看到护士为患者行俯卧位通气。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在我们ICU,是二分治疗,七分护理,再加三分关爱,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有位成功抢救的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因为插着气管无法说话,患者只能缓缓伸出手向我们表示感谢。我紧握着他的手给他鼓励,传递给患者温暖与能量,而我感受到的是信任与责任。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我和战友们所在的重症一科取得了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抢救成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战绩,同时创造了很多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首例:首例气管插管、首例俯卧位通气、首例CRRT……我们是一支随时投入实战的骨干医疗队! 如今,熟悉的武汉慢慢回来了,我相信,经此一役,武汉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整理:吴美慧、朱广平) |
相关阅读:
- [04-21] 关注|让出口出得去,让进口进得来
- [04-21] 总书记强调的“教训”,折射出什么道理?
- [04-21]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多项考试取消!
- [04-21] 一座岛的变与不变——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实施 “双满意”工程20年印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