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抗“疫”期间如何打好就业“突围战”
2020-04-21 22:18:55 来源: 全国人大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抗“疫”期间如何打好就业“突围战” 导读 随着抗疫趋稳,工作重心逐渐向复工复产、恢复经济转移,作为“六稳”之首和民生之本的稳就业,相关保障政策措施正在不断“加码”。 就业,国之大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央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武汉封城,全国联动,严防严控,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这胜利,来之不易。为了疫情防控,一些生产经营活动按下暂停键。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1至2月中国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战“疫”还远未结束。随着抗疫趋稳,工作重心逐渐向复工复产、恢复经济转移,作为“六稳”之首和民生之本的稳就业,相关保障政策措施正在不断“加码”。 01 复工复产, 返工者搭上一趟“开往春天的火车” 3月19日,一辆特殊的列车缓缓开出荆州站台。 据南方日报报道,疫情发生以来的全国首趟湖北始发返岗专列G4368次列车,载着551名经过完备医疗检测的湖北籍务工人员从荆州站开出,驶向广东。 广东是湖北籍务工人员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地,约有240万名湖北籍人员常年在广东务工,其中大部分人员春节期间返乡过年,迫切期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早日返岗就业。 稳就业的关键在稳企业。尽快疏通渠道,减少返工路上的阻碍,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是上半年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教授欧阳俊表示,湖北、江西、河南等地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不少务工人员因交通原因未能及时返岗,使得沿海等地企业用工短期出现缺口,这成为制约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地说为了安全考虑,让坐飞机回去返工,但是机票钱得我们自己掏。”即将从陕西返回内蒙古复工的建设者老冯说。 “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湖北省要同有关省份主动对接,做好“点对点、一站式”输送返岗、外地滞留在鄂人员返乡等工作,人员流入地要落实属地责任。 为确保湖北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工作先从广东对口支援的湖北荆州市开始试行,3月19日从荆州共开行了两趟入粤返岗专列,帮助1631名湖北荆州务工人员免费乘车返回。 “这是一辆开往春天的火车。”有网友这样评价道。截至3月19日,全国铁路已累计开行务工专列319列,包车厢1372辆次,运送35.6万人。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是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首席执行官姚劲波看来,中小企业能在稳就业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应该重点研究降低这类企业的用工成本。 “虽然有很大的潜在招工需求,但餐饮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很大,如果资金不到位很难支撑下去。”西安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宋凯华说,如果运营成本降不下来,资金链无法保障,可能将有近三分之一的餐饮企业在疫情之后歇业,餐饮行业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人大代表在行动。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马玉红提交了“关于近期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建议”,建言要以金融支持为突破口,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员工复岗率,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营运成本,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02 灵活就业, “互联网+”推开一扇门 “儿子,多待几天再走吧。”“妈,再不走工作要没了。”镜头前,90后辽宁小伙子王浩一边收拾行李,一边笑着跟母亲说,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工作已经没了。 这个发布在网络上的5分钟视频里,王浩记录了自己返回北京的全过程。两个月之前,他经历了公司裁员,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而是自己回京找工作。“不想让家里人担心。”王浩说。 被裁员之后,25岁的王浩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开通自己的“哔哩哔哩网”自媒体账号,用手机摄像头记录关于裁员的经历和感悟。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第一个视频就大受欢迎,有将近80万的点击量,这让他产生了全职做视频自媒体的想法。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像王浩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到自媒体的行列中,运用创意制作出有吸引力的内容,通过加入商业广告获得收益,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灵活就业模式。“互联网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王浩说,自己通过做视频不但获得了关注和收益,而且收到了一些大公司抛出的“橄榄枝”。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日趋活跃,使得灵活就业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流行速度进一步加快。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业态不仅成为经济的一大增长点,也为更多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 3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在线化、灵活化、多样化的工作方式也获得越来越多求职者的认同,这不仅是一种应急措施,更是未来用工的长期趋势。”姚劲波代表说。 企业也在努力调整用工模式,以适应严格的网格化隔离管理,降低成本。其中,“共享员工”等灵活就业模式尤为引人注目。一些餐饮企业与盒马鲜生联合推出“共享员工”计划,将400名餐厅休假员工就近派往盒马鲜生门店工作,既解决了盒马鲜生因订单暴增而人手短缺的难题,又帮助餐厅节省了稳定员工队伍的成本支出,还为餐厅员工在疫情期间提供了可靠的收入保障,是灵活就业带来多方共赢的典型案例。在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中,“灵活用工”招聘已打造为专区,电商、餐饮外卖等企业向市场提供快递、服务员、理货员等岗位,便于求职者灵活就业,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全职或兼职工作。 与此同时,灵活就业模式的法治保障也在逐步完善。根据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和实施与非全日制用工等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近日,国务院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支持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内城乡户籍限制。 03 网络招聘, 应届生求职乘上“一朵云” “因为疫情一直不能返校,公务员面试也推迟了,其他新的就业机会也没有回音,感觉有些焦虑。”中国政法大学2020届应届毕业生丁丁对记者说。 随着春天的到来,2020年的毕业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但在疫情的冲击下,绝大多数毕业生至今未能返校。2020年,874万应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让就业工作面临巨大的总量压力。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暂停、压缩招聘计划,线下招聘活动停止,让应届毕业生的实习、求职之路受阻。 通过网络参加“云招聘”,成为疫情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流方式。教育部、人社部、高校相继出台措施,开拓渠道,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外,教育部还推出“线上就业指导 网上就业服务”专栏,“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也已上线,为毕业生求职、签约认定创造条件。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等多个高校在互联网上发出毕业生就业公开推荐信,呼吁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在焦虑过后,我开始利用暂时在家这段时间充实自己,通过网络渠道寻找机会。”丁丁说,在这个毕业的关键期,学校给予了充分的指导,积极地帮助毕业生联系就业渠道。 贵州、陕西、北京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通知,安排高校启动网络招聘活动,实施线上招聘。翁铁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3月将举办6场网络招聘活动,各地高校也将举办近2万场各级各类网上招聘活动。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月7日举办的春季网络双选会,共有1356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职位5594个、就业岗位91432个,7244名毕业生参会求职,共投递简历48208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蒋郑旭,通过网络招聘投递简历后,3天内就接到面试通知,在一周之内进行了三次在线面试后,很快收到企业的录用通知。蒋郑旭认为,网络招聘很便捷,省去了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也不受地域限制,更利于应届生求职。 “但线下面试也存在着网络招聘不具备的优势,就是能对招聘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蒋郑旭说,线下面试能够让应届生和用人方更加直接地沟通,相互了解得更全面一些。 “毕业生要实现理想就业,要最大限度利用好线上招聘平台,拓宽求职渠道,多参加线上面试,积累经验的同时提升求职竞争力。”姚劲波代表建议,毕业生要充分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促就业政策,多关注由于疫情和科技发展而导致市场需求激增的新职业新岗位,如在线教育课程研发、新媒体编辑等。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它既是个体实现价值与抵抗风险的必要途径,也是关系国家利益和大局稳定的“基本盘”。新冠肺炎的“黑天鹅”,让当前和下一步稳定就业的形势和任务艰巨繁重。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稳就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每一项促进就业稳定的积极举措,每一个企业在困难中的支撑与坚守,每一次求职路的尝试与奋斗,都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不平凡的注脚。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0年第6期 |
相关阅读:
- [04-21] 武汉战疫丨 在ICU,我们是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 [04-21] 关注|让出口出得去,让进口进得来
- [04-21] 总书记强调的“教训”,折射出什么道理?
- [04-21]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多项考试取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