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金融业力挺经济抗风浪(锐财经·一手抓防疫 一手促发展(52))

2020-04-24 10:28:54  王俊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近日,金融机构开始陆续发布今年一季度运行情况。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5.93%;银行业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21.4万亿元。同时,保险业积极对接防疫期间社会风险保障需求,一季度保险赔付支出3019亿元。

防控疫情、保供稳链,金融机构为相关群体和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渡难关

“贷款一周之内就到账了,利率低且不需要担保,这199万元贷款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不久前,北京乡村民宿品牌“隐居乡里”创始人陈先生兴奋地给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朝阳支行打来了电话。

原来,受疫情影响,民宿行业几乎被按下了“暂停键”。资金流的枯竭,让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此时,建行向企业推荐了普惠金融产品“云义贷”。这款信贷产品运用大数据分析、画像,根据企业上年的营业收入和今年订单测算贷款额度,匹配企业真实业务和资金需求。在这笔资金的支撑下,“隐居乡里”也接连推出了网红山楂汁、手工馒头等数款农产品,实现了自救。

自2月起,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实施“春润行动”,力保大企业供应链可持续,中小企业资金链不中断。据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工行通过分类、分层、分批支持,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优先保障。

国家开发银行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国开行累计发放本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7281亿元。其中,疫情防控应急贷款发放169亿元;发放复工复产专项流动资金贷款1185亿元人民币、56.7亿美元,支持5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发放小微企业转贷款274亿元、制造业贷款1268亿元、扶贫贷款827亿元。在金融支持过程中,国开行对应急贷款、转贷款、专项贷款执行优惠利率,有效发挥了开发性金融在关键时期的作用。

保险为企业“遮风挡雨”

疫情发生后,中国人寿紧急对旗下现有31款长期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进行责任扩展,涵盖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所能享受的保障权益。防疫期间,中国人寿推出“理赔支付+移动理赔+快捷支付”的全流程智能化作业理赔模式,安排2000余名理赔人在家时刻待命,7×24小时线上远程值班,随时准备为客户送上快捷、温暖的保险服务。

在稳外贸、保订单方面,中国信保积极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服务保障作用,全力支持外经贸企业复工复产。其中,江苏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华成美思进出口有限公司、印度尼西亚任抹红狮水泥项目等一批涉外企业和重大项目获得了强有力的风险保障。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信保支持企业出口和投资1353.2亿美元,同比增长9%;向企业支付赔款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服务支持小微企业近8万家。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介绍,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3%。他认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社会风险意识、群众保险意识正在提高,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保险保障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新型消费形态培育壮大,释放出新的保险需求,保险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运行稳健潜力足

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自身也牢牢守住“稳”字诀。

“一季度数据显示现在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是2.04%,比年初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其中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些小微企业,餐饮、住宿等行业上升相对较快一点,这在我们的预估范围之内。对于二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我们认为今后还会有一些上升,但是幅度不会非常大。现在复工复产正在有序开展,很多对冲政策目前也开始产生效果。”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银行系统现在有6万多亿元的拨备,抵御风险能力是足够的。

中国各地正全面复工复产,金融机构也在调整其工作重点,为“六稳”“六保”助力。

黄洪介绍,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已经从优化疫情防控领域的金融服务、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实施返本付息安排、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政策落地工作,通过加强窗口指导、政策辅导、监测统计、总结评估等,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支持,加大银企沟通协调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政策效力不层层递减,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黄洪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