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疫情过后,为什么对中国经济仍有信心?
2020-05-11 18:50:55 来源:海外网 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
【编者按】 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举行主题为“防疫常态化下的假期经济”线上金台沙龙。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通过分析双品网购节叠加“五一”长假居民消费数据,指出“在消费终端平台上,中国经济在微观厂商水平上实实在在地在逐步恢复”。 当前世界多国纷纷重启经济,如何修复市场信心成为难题。中国的“五一”成绩单,给国际观察者提供了一份观察经济恢复的先期测度表。事实证明:疫情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短期冲击没有延续到需求端,持续推进的复工与消费者的常态支出意愿相弥合,不仅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也为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向“需求拉动+创新驱动”升级创造了结构变革条件。 ---------------------------------- “五一”小长假,中国出行情况怎么样?消费市场怎么样?国内外都在睁大眼睛紧张地关注着。这不仅因为“五一”是中国经济恢复元气的第一个消费性观察事件;还因为在欧美多国逐步重启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恢复是世界经济恢复的先期测度表。 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五一”期间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为缓解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暖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第二届“双品网购节”期间,各类电商踊跃参加,用户分享到百亿补贴,涉及到全品类品牌商品达到10多万个,线上销售额就超过了580亿元。 “五一”期间,中国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据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5月8日介绍,绿色、智能、健康类的商品销售红火,特色品牌商品受到热捧,一些电商平台OLED电视、除菌冰箱、母婴洗衣机、净水器等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倍以上,一些平台也与中华老字号等商家联合起来打造专供商品,销售增长达到3倍左右。可以说,在消费终端平台上,中国经济在微观厂商水平上实实在在地在逐步恢复。 中国经济不仅通过“双品网购节”等机制成功地启动了在消费端被抑制的内在活力,也带动了线下经济的体验性消费。就算1.15亿的出行人次为去年同期的59%,但鉴于多数地区仍处在二级响应控制水平,严格限制了服务总量,这仍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 从“五一”的各项经济数据看来,人们可以为中国消费能否在短期内恢复松一口气了。新冠疫情给宏观经济带来的是外部冲击性伤害,这种伤害如果是短期的,则对整体经济的伤害停留在供给侧,不会延续到需求端。中国的新冠疫情肆虐周期从1月23日算起到3月10日方舱医院休舱不到50天,相对于360天的年度经济周期,恰好符合短期性加一次性伤害假设,因而生产停摆只是技术性的。疫情过后,如果消费者收入预期和消费倾向不会改变,受到冲击的生产能力相对容易恢复。 “报复性”消费的机理势必带来生产的“爆发性”增长。近段时间,国内不少城市还发放了消费券。有研究测算,消费券的拉动效应可按照1.5%支出能够撬动宏观经济整体逆周期运行的经验,即拉动的消费乘数在60-70倍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消费支出是25亿元,则拉动的经济应该在1200-1500亿元左右。其逻辑不难理解,当消费支出增加时,零售商店快速出货和服务排队会带来厂商和中间品市场购销两旺,进一步增加生产者信心和银行家信心。货币信贷宽松和企业生产增加,将带来对应的储蓄份额、投资额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事实上,中国经济中增长步伐加快的迹象在四月份已经出现。数据显示,中国4月制造业PMI为50.8%,非制造业PMI为53.2%,均位于荣枯线以上,连续两个月景气回升。其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8.5%,较3月调查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为99.7%,较上个月上升1.0个百分点。4月份,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了8.2%。中国复工复产在4月份持续推进。当消费者感到经济生活恢复常态时,持续推进的复工就会与消费者的常态支出意愿相弥合,整体经济在供需良性互动的条件下畅顺运行。 新冠已经是一场危机,但对中国经济来说也能转化为机遇。在坚持底线思维条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还会更大胆一点。当货币政策出台早于财政政策半步时,中国在前期的一系列稳预期、保就业及启动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启动5G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为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向“需求拉动+创新驱动”升级创造更好的结构变革条件。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已经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从长期来看,如果政策配套抓住机遇,国际环境不出现弥漫性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疫情不再重来、或者即使出现也能够迅速压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今年落到3.5-5.5%区间的乐观判断有相当稳定的现实依据。退一步说,中国经济在今年的疫后重建,仍然有一个乐观的预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课题组负责人曹和平在第32期海外网金台沙龙上的发言摘编;整理/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