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情怀”

2020-05-23 21:41:09 胡丹 来源: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非同寻常的两会,万众一心的力量。今年人大会上的万字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时间跨度最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字数虽少,却全是干货、实货,直面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民生热点,处处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折射出浓厚的“民生情怀”,犹如一支“暖心剂”直击14亿中华儿女内心最深处,凝聚起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同心伟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和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畏艰难,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新生婴儿,无论是山区贫困人员,还是海外归国学子,绝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绝不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把百姓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宗旨原则转化成抗疫的为民行动,这就是我们党对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庄严承诺的最好印证。

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当前第一要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业”出现了39次,“民生”出现了18次,显而易见,稳就业、保民生,是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挑战下,当前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与去年相比,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1100万人下调到了9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做了一定幅度的上调,这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新判断。与此同时,报告提出了“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等利好举措,再次为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人员减负纾困、注入“强心剂”,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在民生保障方面,报告对于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作出了新的部署,并且释放了“增加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系列政策信号,处处体现了“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惠民政策持续出台,民生改革不断深化,14亿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不断增强。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不设定增速具体目标,就可以避免一旦目标过高可能“绑架”宏观政策导致“大水漫灌”,也有利于把经济政策主要目标转变为稳就业、保民生上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保、稳、进,是一个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关系,保住才能稳住,稳住才能进步。所以,一方面要推动经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持续平稳发展,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依靠深化改革和新发展理念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看“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从“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坚决守住“六保”底线,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守住底线。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的“民生情怀”,汇聚起14亿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我们一道,携手共筑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同心共创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昂首迈步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作者:胡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