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搬出大山之后(第一落点 关注脱贫后续)

2020-06-07 10:10:1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搬迁后如何后续帮扶“拔穷根”?摘帽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基层如何为脱贫的群众做好后续服务。

——编者

刚到饭点,牛肉粉馆就坐满了人,大厅里,只见一个中等个头,身穿浅灰色夹克,皮鞋擦得锃亮的中年人正忙着招呼客人,他叫李飘,是这家店的老板。

2018年7月,李飘全家从贵州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摘了穷帽,李飘一家成了新市民。截至去年年底,务川县已经累计实施搬迁4283户19809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搬迁群众进了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

第一关:

适应城市生活

“去趟镇上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进不来呀!”说起自己的老家务川县涪洋镇双河村,李飘满是感慨。

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都住在半山腰上,道路不畅,外面的建材也很难运进来,当地村民只好就地取材,筑起了木房子。

“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都有。”李飘说。遇到刮风下雨,一家人就神经紧绷,生怕房子漏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

接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时,李飘还有点不敢相信:“一家子还能搬出大山,做梦都没想到。”

根据政策,李飘一家5口人搬进了务川县大坪街道敬贤社区的楼房里,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宽敞的卧室、独立的厨房、干净的卫生间……“再也不用为房子发愁,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但没住几天,李飘却有点不自在:“地面都铺了亮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

搬出大山后,李飘等人过的“第一关”就是城市关。从村里人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垃圾得倒进楼下的垃圾桶;要开始交物业费了……

让李飘尤其“困惑”的就是物业费:“住得明明是自己的房子,为啥每月还得向别人交钱?”不只是他,许多搬迁户刚开始都想不通。

“他们毕竟过惯了山里的日子,能理解。”针对居民们的新困惑,社区干部们采取“两步走”: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了解需求和想法,另一方面“一对一”讲政策、做工作,不让困惑“发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适应,搬迁户们慢慢习惯了社区的生活。李飘有点不好意思,“啥事儿都有个过程嘛,懂了就习惯了。”

第二关:

掌握一技之长

搬出大山,工作也有了着落,还能照顾家里人,李飘觉得很满足。

过去,他们一家守着不足3亩的陡坡地过活,靠天吃饭。成家后,虽然李飘也曾拖家带口地出去闯过,却没有攒下多少积蓄。

后来,李飘有了第二个孩子,加之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夫妻俩只能辞职回家,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

等进了城,刚安顿好,他就开始找工作。一天,转累了的李飘想找个地方垫垫肚子,周边就几家餐馆,还坐满了人。正要离开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周边餐馆不多,这又是刚需,是个机会。”

但转头,李飘又犯难了:干惯了体力活儿,炒菜的技术不够怎么办?妻子也发愁:租金也是笔不小的数目,一时半会儿也难凑出来。

2018年底,随着最后一批搬迁户入住,社区开始开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技能培训。一看到有厨师培训班,早有想法的李飘跟妻子立马报了名。

两个多月后,在社区的帮助下,李飘用凑齐的5万元,以8年为期,租下了一间门面,期盼许久的小餐馆就这样“上线”了。

“现在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早就脱贫啦。”小馆子环境干净,口味地道,加上两口子手脚勤快又热情,馆子赢得了不少回头客。看到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李飘终于能缓口气。

根据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务川县开展了不同技能培训1346人次,全县移民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达到8343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第三关:

孩子就近上学

搬出大山,李飘的另一件心事——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

“以前村里没学校,孩子只能到镇上念书。一大早就得摸着黑出门,沿着山路走两个多小时。”时间长了,大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孩子。思来想去,李飘只好把儿子小亮(化名)送到县城的亲戚家,请亲戚帮忙照顾。

后来外出打工,孩子就跟了一路。“因为经常换工作,孩子几乎没有在固定的地方上完一年学。”一说到这儿,李飘满是愧疚。

搬到县城后,距学校只有十几分钟路程,上学不愁了。

原以为在家门口上学是件高兴事儿,但出乎意料的是,开学第一周,李飘明显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太高。

几番询问,李飘才弄清楚:“之前我们外出打工,孩子常年跟着在外地念书。现在回到家乡的学校上学,和同学们显得有些生分。”

班里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专门来家里了解情况。老师跟李飘和孩子认真谈了一次心,临走时,提醒李飘夫妇也要多帮助孩子融入新生活。

“还是观念有问题,过去老觉得教育孩子就靠学校,不靠家长。”李飘说,“以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更上心才行。”

如今,孩子慢慢认识了不少好朋友,成绩也稳定了不少。这一切,李飘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从搬出大山到在县城安家扎根,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李飘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制图:汪哲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