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浩特:洮儿河畔唱响小康曲
2020-07-16 21:00:43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周冬 |
炎炎夏日,迎着飘溢的稻香,沿着斑斓的林廊,驱车行驶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宽敞洁净的乡间路上,处处都是美丽的生态乡村田园图。宽阔平整的乡间小路,干净整洁的村居民宅,成排成行的绿树成荫,一望无际的稻海花香,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洮儿河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西源嫩江右岸最大支流,它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乌兰浩特市,这也让乌兰浩特市沿河村镇因水而兴,得水独厚。他们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确定城郊型精准、高效、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全力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 产业兴农民富,美丽乡村走起来 站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敖包山嘎查敖包山的稻田观光台上,远远就闻得到一阵阵水稻的清香。放眼望去,阳光下的稻秧亭亭玉立,绿油油亮闪闪地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围绕敖包山而建的稻田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以产业、人居、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集全市之力,打造百里兴安稻海产业观光带,敖包山稻田公园便是百里兴安稻海的第一站。2019年,乌兰浩特市以“两袋米、两头牛”和全域旅游为突破口,围绕落实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将百里稻海观光带连接义勒力特农旅融合示范区、乌兰哈达水稻科技示范区、乌兰哈达民俗体验示范区和葛根庙庙园一体示范区,通过“农业+”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一带四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格局,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产业的转变为乌兰浩特市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2019年,仅义勒力特镇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其中合作社水稻订单面积就达到2.2万亩,仅订单一项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在乌兰浩特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记者见到了乌兰浩特市高树全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峰。2016年,高峰从父辈手中接过合作社的重担,开始在村里开展种植托管服务,围绕水稻种植全产业链,创新提供“耕、种、防、收、售”全程托管服务,使村里的水稻种植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高峰说,老百姓把田地交给合作社管理,省心省力省钱,自己再到城里或附近村镇打份零工,可以说“离乡不离田”,轻轻松松赚两份钱,现在向阳村户均年收入都在3-4万元左右。 如今,乌兰浩特市乡村围绕水资源兴起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生活在洮儿河畔的农民用勤劳和智慧让昔日破旧的村庄焕然一新,种田打工两不误,不出村不出镇,腰包在家门口“鼓起来”。 生态优干劲足,美好生活唱起来 生活好,生态也要好。 这几年,乌兰浩特市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围绕“三山两河一湿地”,加大生态建设与修复力度,提出打造“百里穿城稻海,千亩城市湖泊,万亩城市森林”的生态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环境治理。 乌兰哈达镇稻花村这两年是乌兰浩特市比较热门的近郊游景点之一,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到2019年固定资产累计超过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92万元,人均纯收入1.6万元以上。而在10年前,这里人均收入不足6000元,村集体经济负债高达60万元。富了生活,他们没忘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建设,先后规划了71万平方米的西北湖生态修复和治理项目,与成吉思汗庙景区和天骄天骏景区形成三角之势,相映成趣。与此同时,还建成洮儿河畔水上乐园,目前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成为乌兰浩特市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义勒力特镇在稻田区配套养殖了3000亩稻鱼、160亩稻蟹,试验养殖了20亩小龙虾,实现了“种养结合,一水多用”。乌兰哈达镇在三合村建设三河有机农业公司新大米加工厂,突出加工与体验相结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葛根庙镇依托设施农业园区基础优势,推行“南果北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游、绿色果蔬采摘等项目……遍地开花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有力推进乌兰浩特市新农村建设,带动村民走上了富民兴村的“快车道”。 环境美民祥和,美好家园靓起来 走进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民宅,高矮、颜色统一的院墙,院墙外统一栽植的各类树木花草,宽阔干净的村路,给人的感觉就是优美雅致。 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军告诉记者,过去村民大多住的是土坯房,全嘎查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下雨就得蹚水走。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他上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修路,当时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修通了一条13米宽、两侧带有排水沟的通村砂石路。2011年,嘎查又修了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也是在那一年,他对村民许下承诺:“以后让你们家家门口都通水泥路。” 王军的话,在嘎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得以兑现。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域经济壮大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嘎查的文化广场、村民文化活动室、健身路径等设施配套齐全了。嘎查从贫穷到富裕的变化带来了村民的变化,比文明、比和睦、比创业、比增收的风气逐步形成,村民精神面貌有了改变,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为嘎查加快发展赢得了更多机遇。 哈达那拉嘎查环境的变化只是乌兰浩特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今年,乌兰浩特市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打造义勒力特嘎查、稻花村、哈达那拉嘎查3个自治区级示范嘎查村。 “天上有美丽的白天鹅,地上有哺育我的洮儿河,稻浪草浪绕毡房,羊鞭赶着白云朵……” 乌兰浩特市以水为媒,构建起特色田园综合体,真正让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在这条充满活力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上,带领着近8万农牧民大踏步奔向崭新的小康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余健 通讯员 阴素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