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特色产业助力贵州山区摆脱贫困

2020-07-22 18:08:19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周冬

新华社贵阳7月22日电(记者 刘智强)“过去种玉米,现在改种中药材,收入翻了好几倍。”说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最近忙着在地里采挖太子参的彭德建深有感触。

彭德建家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马场坪村,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在政府的鼓励下流转25亩土地种起了太子参,顺利脱贫。

如今,走进马场坪村,家家户户院坝中搭建起的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彭德建告诉记者,搭建大棚是为了晾晒太子参,近两年这些大棚成了村里一道新的风景线。

“一亩太子参纯收入大概在5000元到8000元。”彭德建说,因本村土地不够用,他选择到相邻的余庆县租地种植太子参,去年纯收入10多万元。

近两年,为让贫瘠的山林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贵州启动农村“产业革命”,大力调减低效传统作物,重点发展蔬菜、茶、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石斛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

“各地闻令而动,马场坪也不甘落后。”马场坪村村支书赵国清介绍,经过两年多的产业结构调整,太子参已成为马场坪村的支柱产业,全村一共10885亩土地,太子参种植面积就有6300亩,“2019年,单是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给采挖工的工钱就达1000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贵州园林水果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8.2%,中药材产值增长26.9%,茶叶产值增长25.9%,蔬菜产值增长9.7%。

特色产业唤醒了沉寂的土地,贵州农业产业发展正由“粗放量小”转向“集约规模”,一条产业发展新路越发清晰。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目前尚未脱贫的9个贫困县之一。曾经,农民习惯于种玉米、土豆等低效作物。近年来,威宁结合自身高寒特点,选育10余个优良蔬菜品种,推广一年三季高效种植模式。

40万亩,这是威宁县目前蔬菜基地的总面积。2019年,在威宁县五里岗街道,一个占地1465亩的现代农业物流园开始建设。项目分三期建成,建成后将是一个集分拣、包装、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物流园,可带动威宁40万亩订单农业发展。

截至今年6月,贵州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和对口帮扶城市累计建成138个贵州绿色农产品省外分销中心。六盘水、毕节等六个市州纳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二级供应中心,省内57个农产品生产主体获得粤港澳大湾区直供基地认证。

记者从贵州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1至5月,贵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销率达94.4%。一个个百香果变成了甜果脯,一颗颗金刺梨酿成了刺梨汁,一把把红辣椒制取出了辣红素。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何光前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贵州12个特色优势产业经营主体已有25845家,农民合作社70313个,他们正在与贫困山区群众一道舞活农业产业链,一同摆脱贫困、迈入小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