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精神:不老的英雄赞歌 恒长的家国情怀
2020-08-26 20:07: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
【探寻精神源头 彰显时代价值·第九期主题:抗美援朝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余晓葵 王 丹 章 文 一次英勇无畏的跨越,一柱守望相助的烽火,一卷和平正义的史诗。 近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毅然奔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勋。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尊严与建设发展的时空。波澜壮阔的战争进程昭示世界,国力和装备可以影响战争形态,决定战争结局的却是意志和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松骨峰、长津湖、清川江、上甘岭……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山岭河湖,寄托着遥远而清晰的英雄记忆。激励新中国打赢那场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赓续、历久弥坚,正融入新时代充满活力的脉动。 1.保家卫国:奔流不息的一条大河 面对延烧至新中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可一世的霸权行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跨江赴战的每个志愿军战士,心中都奔涌着保家卫国的激情。他们即将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迫使帝国主义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如今,辽宁丹东,鸭绿江畔,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塔熠熠生辉。“抗美援朝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感慨地说。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从“上甘岭特功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到刚刚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的“硬骨头六连”,中国军人始终肩扛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从“两弹一星”“神舟”“天宫”,到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科学家们接续研发着国之重器;从大庆油田、三峡大坝,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雄安新区,建设者们不断改变着祖国的面貌。 “这是伟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当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战舰帮助身陷困境的侨民撤离时,当新冠肺炎患者不分男女老幼、得到免费诊疗和悉心救护时,“我爱你,中国”,成为中国人发自肺腑的真情共鸣。 2.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在朝鲜的崇山峻岭、冰河雪原,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搏杀,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上甘岭,朝鲜中部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山村。在仅3.7平方公里的山头阵地,志愿军与敌人生死较量、反复争夺43天。美国投入3个师的兵力,300余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轮番进攻,炮火削低志愿军阵地山头2米。然而,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如铜墙铁壁一般,将敌人死死钉在上甘岭的山脚下。在这次战役中,黄继光、孙占元、欧阳代炎、龙世昌等38名勇士与敌人同归于尽! 朝鲜战场艰苦异常,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曾对部下说,没有苦和穷,还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战争期间,面对武装了飞机、坦克,供应着牛肉和咖啡的侵略军,志愿军以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面困难、浴血奋战。 “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笑对战场上极端的苦和穷:“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两条腿撵上四个轱辘,翻了高山过大河”。 在冰雪中卧伏,在饥饿中冲锋,舍身堵枪眼,誓死保坑道……在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马建光看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英雄模范们都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老区、古田会议会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塞罕坝林场荣获“地球卫士奖”,靠的是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海军西沙中建岛官兵长年驻守荒滩,以苦为乐,以岛为家,使“南海戈壁”变为海上家园,体现的正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勇往直前、奋发有为的磅礴力量。 3.坚守使命:奉献一切的忠诚信念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1950年冬天,一场艰苦的战役在这里打响。为阻断美军南逃,一些志愿军战士按指令埋伏在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然而,战斗命令下达后,却听不见阻击敌人的枪声。在零下40摄氏度的掩体中俯卧十余天,这些志愿军战士被战友发现时依旧手握钢枪,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 在执行此次伏击任务的战士宋阿毛身上,人们找到一首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如果没有对信仰和理想的忠诚,何来向死而生的无畏、敢于牺牲的壮烈。 忠诚,是跨越时空的初心。2019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将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庄重颁授给年过九旬的李延年。这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级英雄”时任连指导员,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指挥部队毙伤敌军600多人。从朝鲜战场凯旋后,李延年又在部队兢兢业业奉献了29年。离休后,他积极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李延年说:“我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 忠诚,是前赴后继的奉献。如果说,上过朝鲜战场的“神舟总师”戚发轫、“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者黄会林是“前浪”,坚守孤岛32载的王继才、“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的罗阳、带领代村人脱贫致富的王传喜等,就是“后浪”。正是这一波波浪起和澎湃,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 忠诚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对党要有朴素的感情,更要有理性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2019年开启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党统揽“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有力动员,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底色。”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吴荣生说,“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通过疫情危机下发展的‘压力测试’,还是撑起民族复兴之伟业,都需要扬德守诚、敬业勤为。” 4.和平正义:始终不渝的大国担当 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见证了志愿军将士用生命捍卫和平与正义。淬炼于抗美援朝战场的国际主义精神,源自和平与正义的理想。 “面对日益逼近的外部威胁,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出兵援朝、与美国作战的艰难抉择,展现了新中国不畏强暴、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昭示了中国领导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说。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由此大步前行。 新中国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辨,凝聚起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映射着对人类福祉的持久观照。 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带领中国人民穿过炮火硝烟、历尽创业艰难、如今迈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抱持“天下为公”的文化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4年后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采访中共十九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承诺,中国人民自信自尊,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将同各国人民一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对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自觉担当。在新时代,这一自觉担当愈发深沉厚重。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不应以大压小、以强凌弱;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抛却以邻为壑、孤立封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不断丰富着关于人类未来的中国主张。 提出并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历史先河创办“买全球、卖全球”的进博会,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并保持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纪录,推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新时代开放自信的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领经济发展,并将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全人类福祉。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障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中国坚定地参与全球团结战疫,与世界各国共克时艰。数十支医疗队驰援海外,上千亿只口罩、3亿多套防护服、近10万台呼吸机源源不断送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搭建的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上,上千篇论文和报告供学术共同体分享参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今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如星光般闪耀,激励中华儿女在复兴路上只争朝夕,砥砺奋进,胸怀和平正义理想,勇敢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6日 05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