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能源扶贫入了户 照亮群众小康路(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2021-02-18 11:54:24 冉永平、顾仲阳、丁怡婷、郁静娴、徐驭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光伏扶贫政策真是好,‘蓝板板’成了‘金罐罐’。”明媚阳光下,甘肃省瓜州县新堡村脱贫户孙永红家屋顶的光伏板熠熠生辉,这些光伏板除了提供电力外,每年还能带来3000多元收入。新堡村党总支书记陈兴林说:“自从建了光伏扶贫电站,村里修路架桥、设立公益岗位等资金保障更足了。”

一根根电线凌空飞架、一块块光伏板错落有致……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领域发挥行业优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推进能源扶贫,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雪域高原到黄土高原,光伏扶贫惠及415万贫困户,脱贫地区重大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超过2.7万亿元,助力脱贫地区快速发展,照亮脱贫群众的小康路。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照亮幸福新生活

“再也不用靠油灯照明了!通电以后,我家用上了电视,更容易了解外面的世界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脱贫户才桑记得,2015年12月23日村里正式通电,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

“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从“无电”到“有电”,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贫困地区用电条件大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通上稳定大网电,生活真是变了样!”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迭村的古丽其热用电饭锅焖下饭,打开冰箱,准备做菜,“我们买菜路远,过去电压不稳,冰箱成了摆设,现在一次买一周的量存在冰箱里,方便又新鲜。”

像古丽其热一样,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用电磁炉、电饭锅替代了柴和煤,电冰箱、洗衣机保有量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国网“三区三州”电网改造区域新增冰箱7.2万台、洗衣机12.7万台、电视机21.1万台、电炊具26.6万台以上。用电量的变化也折射出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2020年上半年,国网经营区内“三区三州”地区全社会用电量较2017年同期增长30%以上。

能源结构变化也在改变着脱贫地区的生活方式。“以前烧煤取暖,家里到处都是灰。如今用上电采暖,暖和干净还实惠。”河北省阜平县炭灰铺村脱贫户朱海红说,“过去养点绿植,总是过不了冬。现在温度没问题,屋里美了,心情也舒畅。”

2017年以来,我国在北方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可再生能源供暖,在资金安排、能源保障上向贫困地区倾斜。截至目前,清洁取暖率由9%提高到30%以上,重点地区达到71%。

从能源优势变产业优势,群众增收富口袋

欠发达地区中,不少是风、光等新能源的富集区。据此,能源行业着力产业扶贫,把能源优势变成“摇钱树”,有力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脱贫。

“光伏扶贫电站就是我的‘阳光存折’,每年都能收到分红。”山西省吉县屯里镇窑渠村脱贫户刘海鹏曾因身体瘫痪经济困难,光伏扶贫让他手里有了余钱。

为确保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稳定运行,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对光伏扶贫项目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消除设备隐患,让“阳光红利”持续充分释放。

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板下种菜养殖,“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在塔拉滩光伏产业园打工养羊,加上分红,一年能挣3万多元。”背靠光伏产业园这棵“大树”,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西台村村民马生建脱了贫。

一个个光伏扶贫电站,成了不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阳光银行”。目前,全国累计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近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每年仅发电收益就有约180亿元。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给村集体后,平均每个村年均稳定增收20万元以上。

除了光伏扶贫,能源项目建设也持续发力,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就业。2012年以来,贫困地区重大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超过2.7万亿元,其中西部贫困地区输电通道累计投资3362亿元,外送电直接收益超过8600亿元;全国贫困地区开工建设了一批大型水电站、现代化煤矿、清洁高效煤电等项目,合计增加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煤制天然气项目投产,给我们带来了清洁能源,还让我端稳了饭碗。”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达达木图镇的特列克·吐尔逊在新工厂找到了工作,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从用电难到全流程用电,产业发展有保障

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也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重点推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让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动力”更足,“造血”功能更强。

村村通动力电,现代农业有了保障。“电闸一拉,清水哗哗往地里流,浇地方便多了!”山东省高唐县尚官屯村脱贫户李庆瑞说,过去用柴油机抽水灌溉,一亩地浇一次水至少花25元,现在用通电机井浇地,一亩地花费不到5元。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农村地区机井通动力电涉及农田1.5亿亩,每年可为农民节省灌溉成本100多亿元。

动力电是贫困地区发展加工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通了电,机器设备连轴转都没问题,酿酒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带劲!”前几年,贵州省织金县新化村村民孙凯立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酿起了苞谷酒,缺电成了他增收的一道坎,“加工饲料的设备功率不到2千瓦,白天愣是转不动,只好白天用人力、半夜开机器,赚不了多少钱。”关键时刻,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孙凯立的用电难题迎刃而解,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力的电力供应,为脱贫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2020年12月,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为沿线地区带来了可靠的电力供应。“我们的机械化设备终于派上了大用场!”日土县加伟雪山农牧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格桑尼玛喜上眉梢。过去电压不够,带不动设备,工人只能手工制作粗羊毛,一斤只卖三块五;现在用机器加工羊毛被,每件售价近900元。

曾经的能源困境再也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加伟雪山公司还办起了全流程用电的糌粑和藏香加工厂,“我们的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万元。”格桑尼玛说。

电力足,产业兴。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显示,2018—2020年,国网经营区内“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拉动新增农产品生产加工场所2.5万处,特色畜牧业及旅游业年均增收约27亿元。202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加工业用电量增长26.57%、乡镇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27%,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73%,脱贫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冉永平、顾仲阳、丁怡婷、郁静娴、徐驭尧)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8日 第 01 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