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一战线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1-06-25 10:17:36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百年路·同心筑”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光辉历程,聆听发生在这里的统战故事,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统一战线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家可能不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广为流传的歌曲《松花江上》并不是在东北创作的,而是创作于陕西。”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方大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道出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战争的步伐,蒋介石不顾国内高涨的抗日救亡呼声,调集东北军与17路军等“围剿”陕北红军。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确分析国内形势,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决定对西北“剿共”前线的张学良部东北军、杨虎城部第17路军开展统战工作,首先建立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员张寒晖目睹了流亡关内的东北军与东北人民的惨境,在陕西创作了《松花江上》。很快,这首歌唱遍西安,唱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军营。毛泽东同志后来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纪念馆业务研究室主任石八民说,“实践证明,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我们党都重视抓住时机、创造条件做好统战工作,统一战线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沟壑纵横、山高路险,行走在铜川市耀州区的蜿蜒山路上,高耸的薛家寨革命旧址赫然在望。1933年春,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游击队总指挥部等迁驻薛家寨,革命先辈曾在险峻逼仄的寨洞里建有营房、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度过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副馆长宋建斌看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能够建立并发展壮大,继而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与根据地共产党人紧贴实际、灵活有效的统战策略不无关系。 1933年,薛家寨下的亭子沟口建起了集贸市场。“红军战士在集市上坚持‘公买公卖、群众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利益。”铜川市耀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剑波认为,这不仅是缓解军需物资紧张的有效策略,也是一种“经济统战”的体现,扩大了苏区的影响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解所有能够化解的矛盾。”宋建斌介绍,刘志丹、习仲勋等根据地领导人在土地革命中的基本方针策略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争取富农,打击地主,根据地在没收地主及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分给农民的同时,地主参加劳动可以分地,以维持生计,从而争取了富农,也给地主以出路。这种有区别的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这些结合实践总结出的统战策略极大缓解了反‘围剿’斗争的险峻压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宋建斌感慨道。 “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成为奔涌的洪流” 在宝鸡市金台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内的窑洞深处,摆放着几台老式纺织机器,全息投影技术还原了工人前辈在窑洞内的生产情景。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作为申新第四纺织厂迁至宝鸡后的窑洞车间,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介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中国民族工业资源,上海等地的工业企业被迫向后方迁徙。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一批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组织并建立了一批制造军需、民用工业物资的合作社,以支援抗战,史称工合运动。 1938年,包括申新第四纺织厂在内的15家企业落脚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为抵御日军飞机轰炸,修建了24孔砖砌窑洞车间。窑洞车间全长1.75公里,总面积为4800多平方米,1.2万锭细纱机被安装于洞内。 “1941年,窑洞车间正式运转,抵御了日军多次轰炸。至抗战胜利时,窑洞车间共生产了6.2万吨棉纱、43.2万匹棉布,为前后方供应了军需民用物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敏说,“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成为奔涌的洪流。” “长乐塬见证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勇敢智慧的历史和‘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为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金台区委书记宁怀彬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