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正文
分享到:

时政现场说丨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三代人的绿色接力

2021-08-24 20:44:1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孙劲贞  作者:

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活立木蓄积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8万立方米,总经营面积140万亩……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务林人共同交出的成绩单。

△塞罕坝机械林场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

对刘军和妻子王娟来说,总书记的到来是对他们这13年工作最好的肯定。

2008年,刘军和妻子王娟来到位于塞罕坝林场深处的“望海楼”当瞭望员。当年,“望海楼”不通水电暖,大雪封山时半年无人迹。每到重要防火期,刘军夫妇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辖区方圆20公里林海的火情并汇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棵树”,是夫妻俩共同的工作态度。

△刘军、王娟夫妇

离开月亮山”望海楼“,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我们这一代人的付出,值得!”总书记对第一代务林人的亲切关怀,让陈彦娴老人深受感动。

陈彦娴今年77岁,1964年到林场工作,她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务林人。老太太还记得她刚到林场时,为了给下一年的造林打好基础,曾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扛着麻绳上山劳作。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工友们唱着革命歌曲互相鼓励,这是老太太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陈彦娴

“太提气了、太振奋了、太激动了!”49岁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一连用了三个词表达自己听到总书记讲话的感受。

1994年,陈智卿从老家邢台来到了塞罕坝,刚到林场的时候,陈智卿在最基层的营林区当库管员,当年和陈智卿同住的一位老同志是护林员,每天要走40多公里才能把辖区走一遍,看着他每天去巡山时坚定的背影,陈智卿一次次被感动,也正是从那时起,陈智卿下定决心扎根塞罕坝,成了第二代务林人。

△陈智卿

“把这片林子管好、保护好,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总书记考察现场每一位务林人共同的心声。

28岁的刘鑫洋大学毕业后来到林场当技术员,她的爷爷和父亲也都是塞罕坝林场的务林人。现在的塞罕坝已经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条件不再那么艰苦,但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每一代务林人之中传承。

△刘鑫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在沙地里播种,在石头缝里栽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