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让创新者放手去做”

2022-01-26 10:55:54 作者:党文婷 严圣禾 吴春燕 王忠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高水平人才高地这样建③】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吴春燕 王忠耀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的重大机遇、重大平台、重大使命。

作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践地,粤港澳大湾区正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产业和制度优势,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通过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用人才“第一资源”赋能创新“第一动力”、支撑发展“第一要务”。

粤港澳大湾区:“让创新者放手去做”

  一位创业者(中)在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上培训课。新华社发

 1、不拘一格“用才”

“量子计算被认为是下一场技术革命的关键,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缺乏这方面人才,我希望能用自身所学为祖国出一份力。”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贺煜说。2020年3月,他结束了在澳洲的博士后生涯,回国加入该研究院,这是深圳围绕国家“量子科技”优先发展战略设立的首批三个“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这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正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的一名新秀。2020年12月,贺煜因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出的“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回国不到两年,贺煜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研究员、独立PI(学术带头人)、硅量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方向团队负责人。

“这里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信任和耐心,在人才管理方面采取宽松有效的方式,对人才创业起步很支持。”贺煜说。

粤港澳大湾区:“让创新者放手去做”

  科研人员在深圳市一家医疗装备创新研究院内工作。光明图片

2021年1月19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尖端科学家奖励计划、科研团队奖励计划、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合作区居住服务计划等专项人才支持政策,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持。

这让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受益颇多:创新建立的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同行评议制、评估淘汰制、政企联投制等六大机制,与港澳及国际先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接轨,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权,让创新者放手去做。

贺煜这样的创新人才,看中的正是大湾区能够大展拳脚、开拓天地的干事创业环境。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比如,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探索事业单位去编制化管理,支持对“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工资等灵活政策,支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深圳创新科技项目评审办法和人才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国内外同行专家主审制,改革科研资金管理,下放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项目立项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广州市首创用人单位、风投机构与科研平台“3主体推荐制”,试点“一产一策”,如对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降低人才评审门槛,赋予用人单位自主推荐权,申报人才绿卡允许突破学历、年龄限制。

 2、搭建平台“育才”

回忆起当初回国找工作的经历,鹏城实验室虚拟现实院士工作室副研究员宋震至今颇感幸运。

2017年,在美国学习生活近15年的宋震有了回国的想法,开始寻找合适的科研岗位,却始终没有“心动”的感觉。直到一次机缘巧合,听说了鹏城实验室。

“看到这个实验室聚集了近30位院士,我非常惊讶。”很快,宋震发现这里的科研模式和自己多学科的研究需求很匹配,“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突发性心脏病致病机制,需要数理物理、计算机、生物基础实验、临床医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等多学科共同推进。在这里,我不仅能继续开展基础研究,还有机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

2020年9月,宋震正式加入鹏城实验室。如今他不仅可以继续从事心脏模拟的研究,还可以通过赵庆平院士工作室,对整个人体进行模拟仿真。这样优质的创新平台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顺利地面向海内外招聘到了团队成员,包括英国和美国的在读博士。

让人才成就事业,也要让事业吸引、激励人才。近年来,深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感召力的干事创业平台,吸引海内外人才扎根。

粤港澳大湾区:“让创新者放手去做”

位于广东佛山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创新科技馆,工作人员在展示机器人“速斗无人区”。新华社发

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正在打造国际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信息、生命、新材料等领域集中布局建设23个创新载体。

孕育了腾讯、大疆、中兴等头部企业的“科技之区”南山区,正努力畅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分板块布局引进重要特色平台和服务载体,首批已引入国际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研究育苗平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联盟,面向产业需求,提供概念验证、创业孵化、成果转化、金融赋能等优质服务。

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经落地,航空轮胎动力学、人类细胞谱系与慧眼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建设;集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院士工作站17家,博士后设站单位96家……众多高端平台,为人才施展抱负提供了广袤沃土。

 3、用心用情“留才”

“像我这样30岁到40岁之间的科研人,经济基础有限,生活负担还是比较大的。”宋震向记者坦言,因为太太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没法工作,养家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深圳的人才政策确实给了青年科技人才必要的帮助,像住房补贴等,让大家初来乍到能先站稳脚跟。”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人才服务,鹏城实验室智能协同院士工作室高级工程师崔金强也深有同感:“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有专人负责,在人才申请、评比等时间节点都会帮助大家去做。广州市还专门制作了详细的说明手册,从国家到省里、市里的人才政策列得清清楚楚,条分缕析给大家指导。”

“总结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作为城市核心战略,建设了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人才特区’。”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继续下功夫打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人才受尊敬、得实惠。

一方面,良好的服务保障让人才“心有所安”。

为了制定《若干措施》,福田区工作人员认真聆听科技创新人才的心声诉求,系统梳理学习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多次与科创龙头企业交流座谈,调研论证、起草编制,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政策实施一年来,获得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的高度评价。

粤港澳大湾区:“让创新者放手去做”

  深圳湾人才公园夜景。光明图片

另一方面,重视尊重人才,让人才“心有所归”。

2021年南山区换届工作中,42名高层次人才、领航人才当选南山区两会代表委员,在提升人才参政议政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人才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在更多领域持续释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法治、资源优势,人才服务日益精准、高效、有温度。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在人才工作中—通过模型,对人才流向、紧缺程度、产业分布等进行实时监测,为精准招才引智提供辅助决策;设置虚拟英才卡,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增加人才黏性,为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便捷就医、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线上绿色通道。

在南山区,“领航计划”2.0政策于2021年9月30日率先出台,从“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四个方面精准施策,积极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授权用人单位自主评价人才,建立了“积分制”的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释放企业用才活力。

在前海,2022年首个工作日,前海国际人才港、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正式启用,引入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人力资源科技服务企业、创新投资机构、国际技术转移孵化中心、涉外服务机构、新媒体创意公司、人才组织等8大类企业机构,通过科学合理的招商布局,构建全要素人才生态。

在广州黄埔区,开创了“上管老、下管小”的模式—养老公寓建在人才公寓旁,让人才与父母长辈仅仅相隔“一碗汤”的距离;人才工作集团幼儿园重点保障了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入园入托需求,让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实现事业与家庭兼顾。

这些用心用情、细致入微的工作,留住了人才的脚步,也留住了他们的心——

“我希望自己能像杨振宁、潘建伟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教书育人,做出成果,把成绩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贺煜说。

“希望能在几年之内把我关于突发心脏病的科研成果做成好的应用项目,力求科技报国、科技利民。”宋震说。

“我的愿望是:通过鹏城实验室的平台积累更多技术,和产业相结合做出新的产品,或为产品注入新的技术元素。”崔金强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粤港澳大湾区活力澎湃,必将有越来越多人才投身这片创新的热土、发展的沃土。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吴春燕、党文婷、王忠耀、李晓、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魏启宇)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6日 07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