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青岛即墨:吉祥豆面灯庆元宵
www.fjsen.com 2022-02-14 17:17:21  王健高 来源:科技日报    我来说两句

威风凛凛的老虎、金光熠熠的彩凤、憨态可掬的大象,还有螃蟹、大虾、八带等多种当地特色海鲜……2月13日,记者走进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71岁的孙秀芳家,只见她和老伴精心制作的豆面灯,千奇百态,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图为2月13日,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在制作豆面灯。张涛 摄

孙秀芳介绍,在即墨区沿海村落,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用黄豆面捏灯,俗称豆面灯。作为非遗文化项目,豆面灯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油掺和豆面揉成筋道十足的面团,之后塑型、风干、上色、上釉,在灯盏内插上一根当地山上特有的草木,并缠以棉絮做灯芯,倒入豆油,一盏活灵活现的豆面灯就做成了。

“正月十五傍晚点亮面灯,这不仅寄托着人们浓厚的乡情,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孙秀芳说,小的也就几分钟就捏出来了,最麻烦的就是龙的灯。

“俺和老伴两个人用了几乎一上午的时间捏成了一条龙。”孙秀芳介绍,她制作豆面灯的手艺在十里八疃是小有名气的,前几天,她应邀到邻村杨戈庄村制作了一整天的豆面灯,村庄的好多青年妇女都来跟着学习手艺。

记者在孙秀芳老人家的西屋里看到,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大大小小30多个豆面灯。最为抢眼的就是两盏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

“北京冬奥会正在紧张进行中,俺就做豆面吉祥物祝中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孙秀芳笑着说,您们看,桌子上的小豆面灯更是透着青岛独特的“海鲜”味,扇贝壳、龙虾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微型面灯还没有手掌心大,从外观上来看,根本无法想像是用面做成的。

图为2月13日,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于永洋、孙秀芳夫妇在制作豆面灯。张涛 摄

记者走进村民宋玉芳家里,68岁的她,正在教着从青岛市回娘家的女儿于燕学做豆面灯。宋玉芳向记者介绍,“豆面灯”就是用黄豆面捏成形态各异的面塑,面塑顶端或背上捏一小碗,内插一缠绕棉絮的山草棍做灯芯,倒入豆油,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点燃面灯,放在屋内及院落不同位置,或送到家庙供奉先人,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为2月13日,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宋玉芳在教授女儿制作豆面灯。张涛 摄

图为2月13日,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宋玉芳祖孙三代在展示自己的豆面灯作品。张涛 摄

“这些面灯可绝不仅仅是艺术品,还能吃。”宋玉芳说,面灯都是由豆面做的,点亮时用的油也是豆油,上的颜色也都是一些食用色素,所以还是非常卫生的。

即墨区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同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即墨沿海渔村,正月十五元宵节制作豆面灯的习俗已经传承300多年,成为当地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豆面灯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多样,从最初的几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70多种,螃蟹、大虾、八带、比管鱼、扇贝、琵琶虾等岛里特色海鲜也被制作成了豆面面塑。每一盏小小的豆面灯,都承载着渔民们对渔家文化深情依恋,寄托着农家人对人寿年丰的祈盼,蕴含着家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2月13日,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农民制作的各种造型的豆面灯。张涛 摄


责任编辑: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