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绿了、清了、通了、富了——乌江“涅槃”记
2022-05-14 12:59:2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李黔渝、郑明鸿
30多年前,因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恶劣,当地陷入“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困境,森林覆盖率不到5%。从1987年开始,海雀村大规模植树造林,昔日“和尚坡”如今已成万亩林海,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7%。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风貌(2018年11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海雀村的生态治理是乌江流域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乌江流域承载了贵州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前些年,由于生态脆弱、环保问题突出,乌江曾一度拉响生态警报。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乌江流域生态修复,乌江迎来涅槃重生。 乌江流域拥有磷矿资源富集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乌江治污,难在治磷。 “江水突然变白,手摸着还滑腻腻的。”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的群众曾向记者反映,污染严重时,乌江镇河段整个江面被污水染成“米汤色”。 经勘测发现,污染源于乌江镇的一个名为34号泉眼的岩溶泉,泉眼附近的总磷和氟化物超标数百倍,泉眼下游的遵义境内断面全部为劣五类水质。其污染源头为距离泉眼16公里的贵州磷化集团生产所排放的磷石膏,磷石膏产生的含磷污水渗漏到地下,通过地下水系从34号泉眼集中涌出流入乌江。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铁腕治污”手段攻坚克难,34号泉眼污染治理被列为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1号工程”。贵州磷化集团安全环保部环保主管王梅说,为解决污染问题,企业在泉眼出水口建起三期污水处理设施,汛期全系统开机,可实现泉涌水1.5万立方米/小时全部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企业为此投入的环保治理费用达11亿元。 |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