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理响中国 | 改革开放为什么“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24-03-20 15:37:26 作者: 来源:思客讲堂  责任编辑:翁晗   我来说两句

中国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四十五余载激流勇进,在世界版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东方传奇。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改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推出《理响中国 | 以“理”服人:改革开放为什么“行”》,五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资深教授,带你解码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智慧”。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张效羽,讲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的张效羽。今天,我们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聊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成就背后的法治因素,谈谈为什么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就从身上的纽扣说起。大家身上应该都有纽扣,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纽扣,小纽扣背后蕴藏着大产业、大创新。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温州一个镇一年生产纽扣500多亿颗、品类超过1万多种,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万计的农民因此勤劳致富。这种一个县、一个镇的特色产业横扫世界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了很多。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改革开放之前,个人私自跑到市场上卖纽扣是要偷偷摸摸、东躲西藏的,好像在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一样。我想,如果个人卖纽扣的自由都得不到法治的保护,温州地区绝对不会出现世界级的纽扣产业,中国制造也不会大规模走向世界。

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是1980年温州工商局颁发的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当时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就是靠卖纽扣起家的。有了这个执照,说明政府公开认可个体户的小买卖是合法的,卖纽扣的收入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法律保障,越来越多的温州人走上了经商之路,这是温州制造大规模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当然,法律只允许个体户从事工商业经营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带动中国制造大规模走向世界,必须掀起全民经商办企业的热潮,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在这方面,温州又走在全国前列。1987年,温州颁布了全国第一个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普通农民也有权申请开办私营企业、农民能给自己当老板,私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受到法律保护。同一年也就是1987年,温州市又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给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规定农民不仅能自己当老板,还能够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工商业经营,分享工商业经营的利润。这两个规定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经商办企业的热情,让投资者吃了定心丸。一时间,温州率先涌现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他们带领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广大农民致富……正是这些法治建设的中国第一,使得温州这个地方一不靠自然资源,二不靠便利的交通环境,三不靠大规模的外商投资,主要靠发挥本地人的勤劳智慧,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温州人均GDP只有全国的三分之二。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如今,温州的民营经济已经一崛而起。温州的很多产业全国领先、世界知名,温州也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富裕地区。

从温州的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制造能走向世界,法治建设功不可没。温州不仅有众多中国民营经济的全国第一,也有不少中国法治建设的全国第一,我想这绝不是偶然的,这充分说明法治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温州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地方要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温州在全国率先给个体工商户颁发执照的时候,其实其他地方也有个体户了,中央文件也允许个体户经营了。但为什么正式颁发个体户工商执照非常重要呢?因为如果不公开发证,只是默许个体户经营,只是通过内部文件允许个体户经营,个体户们还是无法安心生产,相关产业也做不大。因此只有正式地宣布个体户是合法的,通过公开地正式地给个体户颁发法律证书的方式,宣布个体户的自主经营权受到法律保护,个体户的收益受到法律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所以说,光有好的政策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好的政策通过法治方式确立下来,不断增强各类经营主体的投资信心,持续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就是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

温州的历史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一个缩影。一些人误以为我们是改革开放之后富裕起来才搞法治的,这种认识不符合历史事实,是错误的。实际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是同步的,在一些领域甚至法治建设还领先一步。

这张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讲话的提纲,是邓小平同志亲自起草的,一共500多字,列举了讲话的要点,其中第二点就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可见,从改革开放开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针对当时法律体系极不健全的情况,小平同志还对立法工作提出“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可见,小平同志关于尽快完善法律体系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于是,1979年,我国就制定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宣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这是我国向世界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第一份法律宣言书。此后,我国又颁布《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商标法》《专利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经济立法,核心就是要从法律上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财产权、经营自主权、知识产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法治保障,有了越来越好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才会吸引世界各国纷纷到中国投资,才会激发中国本土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门讨论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此后,我们持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是编纂颁布了《民法典》,全面平等地确认和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民商事权利。我们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司法、坚持司法为民,力争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还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精简大量不需要的行政审批,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这一切,都有助于持续优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我国的营商环境在全世界的排名,从2017年的78名跃升到2020年的31名,进步显著。相应的,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创纪录的1891亿美元,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总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法治进步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基于法治进步的勤劳致富史。

为什么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背后的原理其实也不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这就点出了背后的原理。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资金、人才和技术,而是缺少能让各类资金、人才和技术迸发活力的营商环境。有了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财产权有了保障、经营自主权有了保障、知识产权有了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有了保障,才能让各类资金、人才和技术迸发活力,才能从全世界吸收各类资金、人才和技术,促进本地发展,这样原本落后地区也就逐渐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了。放眼世界,我专门梳理了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法治状况,我发现富裕的国家多种多样,贫穷的国家也多种多样。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法治状况比较好的国家,经济普遍都比较发达,老百姓普遍比较富裕。所以说,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兴则百姓富,要想国家强、要想百姓富,就要大力完善法治建设,持续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个道理全世界都通用。这恰恰说明这是真理,真理就是普遍适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指良法善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不要把法治仅仅理解为严刑峻法,仅靠严刑峻法是不能聚人聚财的,也是不能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所谓良法善治是指法治要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关键是要让人感受到公平正义。比如,2023年五一期间,全国各地游客涌入山东淄博,淄博地区原本规划的停车位一下子不够用了,很多外地游客的车辆只能停在规划停车位的外边。在这种情况下,淄博地区没有一刀切地对外地游客的车辆一律施加罚款,而是重在引导,让他们尽量停在不影响交通的路边,这就是良法善治。有了这种良法善治才能有利于吸引全国的游客到淄博旅游,有利于优化本地的营商环境。大家一定要记住,不是有法律就有法治,也不是有了严刑峻法就有法治。能够吸引人才、投资的法治,必须是符合天理人情、满足群众需求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良法善治。

此外,还有一个误区需要澄清,有些人以为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应该先抓经济,等经济发展起来了再搞法治建设。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我们就看温州的历史,温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人均GDP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温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创下不少法治建设的全国第一。这说明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不能一先一后,必须同步进行,甚至法治建设还要先行一步。经济落后地区,必须从法治建设入手,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魄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正可谓“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我想,法治环境搞好了,才能走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都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很多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的时候,不仅要看具体的优惠政策,还要看当地的法治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更加深入地推进法治建设,持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予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有效管用的依法维权手段,要从法治改革上实现改革开放事业的新突破,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总之,只要我们能够紧密围绕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将各项法治改革推向深入,切实让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依法办事不求人”“有理走遍天下”“合法经营谁也不怕”,就一定能激发出中国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进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最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