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赓续农耕文脉——探访江浙地区古建筑老街区
2024-04-26 20:58:05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洪振威 我来说两句 |
“史沉两岸城池古,水润千村鱼米香。”沿着京杭大运河,走访多个市县的古城、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全方位感受传统建筑、书香底蕴、非遗文化和民俗风貌的多元魅力,真切感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绵延不绝的传统文脉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犹如点点繁星,不断唤起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遐想与思索。 古色古韵,所到之处皆是农耕文明瑰宝 源头活水滋养万物生根,农耕文明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远古中华第一村”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将农耕社会的发端追溯到一万年前,中华乃至人类文明的车辙得以再往前延伸。 苏州吴江区同里古镇是旧时的江苏“四大米市”,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文化古镇。这里兴学为民的特质尤为突出,嘉荫堂入户门梁上的“习勤”“师俭”和石牌雕塑上的“烂柯人”典故时至今日依然被众人津津乐道。 走进南通博物苑和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方能深切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等近代民族企业家重商亦重农的远大情怀,他们通过实业兴国的各项举措大力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乡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其承载的优秀道德品格和应时守则、耕读传家等精神,历经千百年淘洗成为了我们当今社会的普遍认同,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 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也为民族工艺美学、传统非遗文化的生长提供了优渥的土壤。江苏宜兴丁蜀镇古南街龙窑烧制的紫砂陶器,唐宋起就闻名于世的浙江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起源于南朝发端与农垦的镇江“太平泥叫叫”等……不停诉说着千百年间不断进阶的审美追求。 一路走来,何其精彩,这些古镇、古村和历史文化名街里的农耕文化瑰宝,唤起了我们当代人发现和享受美好事物的能力,给予我们亲近山水、脚踏泥土的真实感,抚慰了我们快节奏生活后疲惫的身心,激励了我们继往开来不断前行的勇气。 创新发展,激发文化振兴的时代动能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古城、古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农元素在被保护与提炼的同时,也被赋予更多新时代的价值内涵,从而不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只有在变化,才能证明我们活着,非遗最好的传承是售卖。”62岁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太平泥叫叫)代表性传承人周宝康介绍,太平泥叫叫起源于镇江乡土文化,有千余年的历史。现在周宝康和徒弟们会融合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符号如“某女明星同款锦鲤”等,开发一系列文创和研学产品,成为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上充满人气的非遗文化体验点。 2022年,浙江衢州江山市廿八都古镇浔里村入选第二批浙江未来乡村创建名单,村里将原本用于祭奠英烈牌位的忠义祠改造为融合数字互动场景的廿八度忠义文化研学基地,深受当地学生和游客的欢迎。 2023年,丽水松阳县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以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在此徐徐铺开。松阳明清古街将文旅区位优势和地方农业特色资源结合,通过政府牵头、丽水农林技师学院辅导,学生为法人主体创立的形式创立了“水韵畲乡共富工坊”。工坊内设立“松阳银猴”传习馆,既是“松阳银猴”这一非遗特色产业的展销平台,也是“茶二代”们创新创业的实战基地,为松阳县“松阳银猴”的品牌传播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启发。 平台资源的赋能,政策的扶持,形式内容的创新,市场化的倒逼,传承者主体性意识的提升等,一系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新时代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产生更多魅力与活力,乡村振兴文化动能得以更深远、更强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