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中部崛起谱新篇|一块“田”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
www.fjsen.com 2024-06-19 09:37:05 来源:新华社

趁晴割麦收云黄。

河南省商丘市被誉为“豫东粮仓”,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936万亩。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种粮大户李道杰告诉记者,根据农业专家的初步估算,亩产1200斤应该没问题,“这个产量今年我是比较满意的。”

在“晋南粮仓”山西省运城市,小麦已进入抢晒关键时期。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东山底村村民王成种植了140多亩小麦,这两天收了15万多斤。他说,“今年麦子的质量相当好。”

6月10日,湖南省常宁市胜桥镇农民在起秧苗。新华社发(周秀鱼春 摄)

“夏粮丰则全年稳”。“三夏”时节,河南、山西等地迎来麦收,湖南、湖北则正忙着种稻插秧。


在湖北省阳新县军垦农场,以往在水稻田里穿梭的是9寸盘插秧机,今年改用了7寸盘插秧机。相较于9寸盘插秧机,它的展秧台和插秧臂行距都缩减了5公分,插出来的秧苗行距也减少5公分。可别小看这5公分,阳新县军垦农场农户朱晓毛说,这样每亩水稻田可增加基本苗4000多穴,可增产200至300斤。

7寸盘机插试点田是阳新县近年来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当地将境内分散、细碎的农田进行平整、合并,有利于机械化耕种,便于管理,同时修建水渠,及时给水稻生长供水。新技术结合高标准农田,亩产预计比去年提高10%。

5月29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当地种粮大户联合农机合作社举行小麦开镰收割仪式。这是机收编队在收获小麦。新华社发(赵永涛摄)

藏粮于地,筑牢丰收之基。近年来,中部各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介绍,河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61亿亩以上,并逐步将其中的一半以上耕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表示,“今年我们将会对31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确保湖南的4800万的永久基本农田能够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

湖广熟,天下足。

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研究员李乐正在把脱壳的水稻种子放进样品盘里,随后将样品放置在全自动移液工作站上,进行样品DNA的提取。该样品是一份田间试验的低镉水稻种子,这是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受种业企业委托选育的品种。李乐介绍,与常规育种相比,分子育种更加精准,更加准确。不仅可以应用在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上,还可以针对油菜、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做技术推广应用。

这是5月31日在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拍摄的种子样本。新华社记者 刘力航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去年,该实验室里一项关于花生的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聚焦提高单位面积花生产油量这一重大产业需求,系统解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机制,培育了两个高油品种:豫花9326和豫花47号。“有效聚合了高产、高油、早熟、大果的特征。”神农种业实验室研究员韩锁义告诉记者。

中部地区扭住种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丰粮仓”的同时着力“优粮仓”。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表示,“新品种是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载体,种子关系到粮食安全主动权,关系到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加强良种技术攻关,用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024年5月27日,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农民驾驶农机抢收小麦。新华社发(胡卫国摄)

仓廪殷实是百姓之盼。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

责任编辑:洪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