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重大工程|南水北调的世纪答卷——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改变中国供水格局

2024-10-11 10:38:46 作者: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陈雨文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题:南水北调的世纪答卷——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改变中国供水格局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魏弘毅

这是一项跨世纪的调水工程——论证半个世纪,21世纪初开工建设,2014年1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长达2899公里。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南水北调工程。

统计显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53亿立方米,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

世界最大调水工程问世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破解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问题的超级工程,缘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从宏伟构想提出,到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动工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论证工作历经半个世纪,最后形成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规模最大的泵站群、超大型渡槽、大口径输水隧洞……数十万建设者持续奋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2013年11月和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建成通水。东线从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之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中线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自流抵达北京、天津,向沿线豫、冀、津、京供水。

作为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在重塑我国水资源分配格局。

1.85亿人直接受益

“以前的水苦咸,现在的南水甘甜。”来到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采访,记者时常听到当地百姓为南水叫好。

黑龙港流域是黄淮海平原盐渍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苦咸、高氟。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支撑地方实施生活水源置换,助力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通水将近10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沿线人民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转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禹说。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为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河南省10余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南水已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城市的重要水源,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南水北调工程有力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表示,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助力沿线50多条河流生态复苏,永定河、滹沱河、大清河等实现全线贯通。华北地区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初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京杭大运河补水,连续3年助力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近日,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8号平洞施工现场,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开始组装,组装完成后将承担引水隧洞主体工程掘进任务。

孙志禹表示,2022年7月开工的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至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安乐河口,输水线路总长194.7公里。工程建成后将联通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2023年5月发布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西线工程、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高质量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加快实施防洪安全风险隐患处理,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