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牧人宝库”领略西藏游牧文化
2025-02-20 13:34:24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牦牛毛“墨镜”、牛皮茶包、便携酥油盒、给牛犊喂奶的牛角奶瓶…… 走进藏北那曲“牧人宝库”藏茶馆 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 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民俗物件 展示着藏北游牧文化独特的风情 ![]() 西藏地区紫外线强 长期暴露在冰川、积雪等地对眼部伤害较大 智慧的西藏农牧民群众就地取材 用牦牛尾毛捻线、编织、镶边 由黑牦牛尾毛制成的眼罩 可以大量吸收白雪反射的阳光 而以白牦牛尾毛制成的眼罩 可以在夏天佩戴以阻风沙 ![]() 藏族的纺织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成群的牛羊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女捻线,男织机” 用纺锤手工捻好的毛线 在织机上往复穿梭 彩线翻飞,机杼声声 一件件独具特色的毛纺织品便做成了 ![]() 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藏锁 曾是藏族人家的“标配” 壳为体、梁为饰,匙为乾、芯为坤 藏锁特有的锁体结构 造就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安全感 藏靴是牧区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西藏地域辽阔,地区间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造就了种类繁多的藏靴款式 大部分藏靴的主要原料为平绒或皮革 有的还用丝线绣上各种花纹图案 形式不一,独具特色 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 耐严寒、易保存的特性 让青稞成为西藏牧民可靠的食物供给源 3500年的青稞种植历史 造就了藏区内涵丰富 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如今,仍有许多物件 在牧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不断实施完善 有着千百年游牧历史的西藏牧民 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生活质量的提升 让许多老物件淡出了人们的日常 但它们仍承载着牧民的记忆 是游牧文化中 重要的工艺和文化瑰宝 策划:卫铁民 张芽芽 记者:晋美多吉 海报:张泽钰 新华社对外部、西藏分社 联合制作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